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设计要求
一、关于负摩擦力
桩在荷载作用时,产生相对于桩周土体的向下位移,因此,土对桩的摩擦力是问上
的,阻止桩的沉降。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桩周土产生相对桩的向下位移,则土对桩侧
表面的摩擦力是向下的,称为负摩擦力,此时摩擦力与桩上的荷载作用方向致,不仅不
能作为承载力考虑,而且还应作为外荷载加在桩身上。
二、产生负摩擦力的原因
(1)桩打入冲填土、未经压实的新填土和其他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软土层中,由于这些土层的压缩固结,产生对桩身的负摩擦力,小
由于这
(2)在桩周围有地面荷载(如地面堆载等); 使桩周的土层产生压缩变形,
(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或震动压密等作用;
(4)在自重湿陷黄土产生自重湿陷时。
三、影响负摩擦力的主要因素
(1)桩穿越的软土层厚度越大,负摩擦力也越大;
(2) 软弱土层的压缩性越大和下沉速度越快,负摩擦力也越大:
(3)软弱上层的抗剪强度越高,负摩擦力的极限值越大。
但应注意,并不是整个被穿越的软土层厚度上都对桩产生负摩擦力,而是随软弱土层固结条件的不同,只在土层的一定厚度范围内产生,这个厚度称为有效厚度(L)。 有效厚度在土的固结过程中随时间变化而变。
四、减少负摩擦力的方法
1、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
2、软土场地填土前,应采取设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3、对于有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地面沉降对建筑物桩基影响的措施。
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可采取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的自重湿陷。
5、对于欠固结土,宜采取先期排水预压等措施
6、对于挤土沉桩,应采取消减超孔隙水压力、控制沉桩速率等措施。
7、对位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可对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8、在桩的周围刷上如沥青类的材料,送入已钻好的孔内再在桩与钻孔的空隙中填以细沙。
9、采用摩擦桩,使桩能与周围土体一起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