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后续在2018、2019年国家陆续发文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进程,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
老旧小区建设的年代久远,当初的建筑水平、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低,加之使用的年限较长,一般所谓的老旧小区建成距今至少在20年以上,建筑结构大部分为砖混结构,建筑节能保温措施均未落实,屋面防水技术落后,这些仅仅是建筑本体出现的问题,配套设施包括给排水、供暖管网、供电管网、排污管网等均在建造时就建成并使用。供热管网老化,供热管道的保温、防腐、管道质量随着年限增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出现了管道腐蚀、热水跑冒滴漏等现象、管网失衡及热损失严重。大部分小区的供电线路纵横交错,在空中形成一张张“蜘蛛网”。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老旧小区的建筑层数一般均为低层、多层建筑,最高不高于6层,建筑本体中墙体、屋面,屋面经久未修出现隔热层破坏,雨季渗漏等现象,应县属于北方地区,建筑墙面未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导致建筑物的能耗指标较高,冬季采暖造成热损失严重。
在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事情,老旧小区通过穿衣盖被,提高热源品质,减少管网损失最终才能提高室内采暖温度,提高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才是重点。
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要坚持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原则,努力将老旧住宅小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整洁、管护到位、秩序井然、群众满意的美丽社区,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