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昨天晚上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方厅”的文章,作者把这个“方厅”产品描绘的美轮美奂,我当时就觉得有点胃部不适。后来想想到底是“方厅”本身的问题,还是他家方厅的问题呢?是不是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呢?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写写“客厅”这个功能空间,其中涉及“竖厅、横厅、LDK、方厅”等多种形式,主要是讲讲每种形式的特点以及应用场景。

02

演变

我们先来看看客厅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时期。

A.

70年代:客、卧不分

特征:水泥地、大白墙,功用模糊,装饰少

70年代,多数家庭还没有客厅的概念,农村沿袭的还是堂屋或者堂厅,两把罗汉椅一个方桌就成了一个客厅。大多数都是客厅、卧室、厨房等功能为一体,功能模糊。装饰多是年画、相片等。

B.

80年代:独立客厅

特征:地板革、马赛克砖、黑白电视机

虽然电视70年代就已经有了,但80年代才开始在家庭中普及。大家给看电视开辟专门的空间,客厅的意识才开始加强。

C.

90年代:“小方厅”

特征:木地板、小方厅、皮沙发、组合家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积累一定财富的家庭开始注重家庭品味,红木家具开始在家庭的客厅中出现。

D.

00年代:客厅格局固定

特征:客厅三宝,“连排沙发 茶几 电视机”出现

客厅样板模式形成,普通家庭也开始注重客厅的功能,尤其是电视机的功能。除此之外,电视机柜、茶几和沙发的种类也开始越来越多。

E.

10年代:风格多样,功能多样

特征:客厅原模式被打破,更多元

人们开始注重家庭风格的统一,不同风格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客厅的功能需求更加多样化,家政间、衣帽间、书房等概念进入普通家庭中。智能设备(手机和电脑)的兴起,以电视为中心的客厅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家庭成员的个性化需求。

客厅,作为家庭在室内活动最频繁的场所,几十年来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等阶段的形态变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起居会客的功能,更展现了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居住的理解。

03

竖厅和横厅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选择“横厅好还是竖厅好”?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从客厅的发展历史来看,横厅的出现比竖厅要晚,也就是在近10年不到。

先来看看竖厅的户型,大多数的竖厅,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狭长。即使客厅的尺度已经不小(大于4米),但因为餐厅和客厅形成的是个长方形,所以这种视觉感觉是很难改变的。(如下图)

但是竖厅也有其优势。只要餐厅北侧没有功能空间遮挡(阳台除外),其南北通透的效果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上图绿色流线)。另外餐厅和客厅之间能形成天然的分割(上图红色流线),使得餐厅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使得功能分区更加的明确,互相的干扰大大减少。

所以时至今日,很多消费者还是会倾向于选择竖厅的户型。因为其正气,南北通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经典款。

再来看看横厅的户型,大多数的横厅,给人的感觉就是宽荧幕的视觉效果。即使客厅的尺度再小,加上餐厅之后的总宽度也在7米以上。这个时候,餐厅和客厅形成的是另一个方向的长方形,所以才有宽幅的感觉。(如下图)

横厅设计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南向客厅面宽从1个增加到了1.5-2个,这使得采光效果更好,室内空间会更亮堂,显得更大。

很多消费者选择横厅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客厅是“面子”问题,客厅看上去大,面子就更足。

即使是小户型(100平方出头点),横厅也能让家看上去大一点。(下图是融创105平户型)

但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横厅也有其劣势。

横厅北侧不可避免的有遮挡,其南北通透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是“伪通透”。(上图绿色流线)

餐厅和客厅之间天然的分割消失之后,就餐的仪式感也随之变弱了。而餐厅和厨房之间的距离拉长之后(上图红色流线穿过两个空间),带来了流线之间的交叉。

到底是横厅好还是竖厅好?

我想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两者各有千秋。消费者选择的时候,无非根据自身的喜好、荷包的厚度和自我成长的经历有关。

04

LDK一体化

近几年有个时髦的术语叫:“LDK一体化”,其实这是一个舶来品,来自于日本。

LDK就是指 Living Room(客厅)、DiningRoom(餐厅)、Kitchen(厨房),LDK一体化通常就是把客厅、餐厅、厨房共处于一个开放空间内,构成家的核心区。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尤其独特的背景,LDK也不例外。

日本因为土地资源稀缺,户型大多都比较小,所以日本人就选择将客餐厅和厨房打通,把公共空间更好地利用起来,同时也让空间的互动性更强。

上图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吉的长屋”,就是一个刀片楼卡在地块中,两边是民居。其用地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日本最常见的LDK有两种,其实和我上一章节介绍的类似,分为“横长和纵长”两种(如下图)。

大家发现没有,画面中的生活场景都是以客厅里的人作为主角的。而在厨房做家务的人可以与其发生很好的互动。对望子成龙家庭的重要性。(图示如下)

LDK得以在日本产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饮食文化。日本以少油、冷食为主,所以厨房不封闭也能一尘不染。但放在中国有些地区就不行了,因为我们是这么做饭的。

当然不是说“起油锅”的做法就不配拥有一个LDK的客厅。通过橱窗的方式,可分可合,有效的隔绝了油烟,但不隔离亲情和家庭互动。

对于小户型来说,LDK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功能复合,缩短了交通流线,大大的提高了使用效率。既省了“票子”,也有了“面子”。(下面两张图,就是小户型LDK的示意)

但因为功能过于复合,就会带来流线交叉,客厅里有N个门,相互的干扰不可避免的情况。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是吗!

LDK的本意是解决小户型家庭的功能复合,高效利用空间的问题。而随着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被应用到了很多“改善型”户型中(甚至是豪宅),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但不管如何,让子弹飞一会,若干年后让时间来评判,也许是最好的方法。

05

方厅

我从网上查了下资料,“方厅”的始作俑者是万晟,万科在上海的一个研究院。其研发的初衷是:

从家庭生活场景出发,以方厅序列的研发及落地,作为改善型社区产品系列的首发突破点,对现代居住空间及家庭生活方式实现有效优化及提升。

我个人觉得理念没问题,但是把哪些功能复合在里面是个问题。

在家庭生活场景中,不管是共同分享,还是一个人独处,客厅更多的被寄望成为一个能够让自己和家人忘掉烦恼的、身心放松的、享受幸福时光的居家空间。

然后万晟推导出如下的一个原型平面,包含了客厅、餐厅、开放式厨房和家庭室。

对于上述平面我存疑的是:

一个140-160平的改善型户型,面积已经多到客厅和家庭室需要分立的地步了吗?

消费者会不会为“家庭室”这多出来的大几十万买单呢?

从后面万科落地的扬州万科翡翠云山项目中,我找到了答案。(如下图)

户型平面显示:客厅和起居厅是合二为一了。而这个样子的方厅和我上一章节介绍的LDK有什么分别吗?

难道方厅的本质是因为形状比较”方“吗?

我想不会这么肤浅吧。

我们再来看万科方厅的另一个模板(如下图),把起居厅、书房、餐厅和厨房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较“方”的厅。

我认为对于一个改善户型来说,把这4个功能放在一起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现在居家办公的需求还是很明显的。

但是书房和其他三个相对比较“闹”的功能做“拼盘”还是有待商榷的,到底是主动选择呢还是囊中羞涩的无奈妥协呢?

我更倾向于后者。

如果说对于一个140-160平方的户型,书房开敞是可以接受的;那对一个超过200平方使用面积的豪宅户型来说,书房敞开就是“设计事故”了,而我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绿地的户型。(建面约240-244㎡户型)

在书房里吃面,我见过,在书房里睡觉,我也见过,但这些项目本质上是“XX 文化”的组合,售卖的是文艺范,做的还是生意。

而在住宅设计中,书房不需要售卖,它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办公、读书、写作的地方。更多关注的是不被打扰,而不是展示“有文化”。(但也不排除有些暴发户)

对于一个拥有70平方“巨厅”的豪宅户型来说,没有一个正经的书房,显然是不合适的。而这个厅的大,只是一堆功能的堆砌,显然是“大而不当”的。

另外,餐厅对于豪宅来说也非常重要,豪宅的餐厅一定是相对独立的。在餐厅的大厅里就餐,和在包房里就餐,你更倾向于哪种餐厅的形式?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豪宅中,餐厅拥有私属空间,不仅仅是就餐本身的需要,更是就餐心理的需要。仪式感同样是就餐的一部分,我们不是经常在电影中看到如下图一样的大长桌嘛,这就是“土豪”。

如果户型面积够大,产品定位够高,我们还需要把“早餐和正餐”的功能空间区别开来,以彰显尊崇感。

所以,方厅内要组合什么功能是需要斟酌的。被复合进来的功能一定是要对外的,有展示性的。

而针对不同的面积段,方厅容纳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对于改善类户型,书房对外展示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豪宅来说,餐厅和书房放在厅里就不太合适了。

这个度,是需要拿捏的!

06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客厅尺度变得越来越大,功能变得越来越多。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客厅由原来电视为中心,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客厅的功能和形式会越来越个性化,小众化
如何打造一个“专属”的客厅,需要每个家庭自己去感知。而建筑师在设计伊始,要考虑的可能是多预留一些“弹性”
来源:良有方(ID:nomad_liang),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