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2、城市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在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的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景观两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即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第三层面两大构成要素下各子要素之间的尺度、位置、功能、感受(色彩、肌理、形态、印象等)之间的协调。
功能定位合理直接决定城市景观设计的成败,在某某路的改造中,最初定位于步行街,后改为准步行街,而现实中成为老城区东西向城市交通干道,昂贵的方石铺路成为机动车的车道,空旷的街道冲淡了原有的人气。而憋足的仿古建筑无法让人追忆失去的城市记忆,保留的深宅大院成为路边微缩的景观模型。这些都说明合理的功能定位是优秀景观设计的先决条件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体现在提高街道的整体文化品位,充分发掘街道现状的景观资源,保持街道地方文脉的延续,保持街道传统特色的活力和再生。而不是跨越时空去创造所谓的新潮和仿古。
各要素之间直接决定着街道自身的形象,其形式、色彩、尺度、纹理及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等,都给人们提供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并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景观质量。因此,各要素之间应形成一个系统,拥有统一的母体,例如每个店面和门面装修风格的统一,沿街牌匾的尺度、作法、色彩、悬挂高度、距地尺寸、以及霓虹做法、金属卷帘栅栏造型、空调散热器位置等的具体要求,都关系到街道的总体环境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细部设施的配置应该是有规律的,而不是随意乱放的。
3、城市设施的配置与整合
设施的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往往是复合的,而且从景观要求出发,它们都应具有审美性的要求。通过对设施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可以使街道景观更加丰富宜人。它可以塑造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使空间引发活动,使活动强化空间。它可以明确地界定人、车的使用空间,使它们互不干扰而又能紧密地转换。它可以塑造活动空间品格,强调空间的运动感或滞留性,以促发不同性质的动态与静态活动。同时具有某些相同功能的设施应整合而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例如灯箱广告和路灯的整合、座椅和花坛的整合、空间界定的小品与绿化的整合等。
4、城市人的感受和需求
景观设计的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艺术处理,合理的表达设计意图,满足人的精神上的愉悦,二是通过创作,创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让感受者参入进去,满足人的自我表现、参与或使用需求,并使其成为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开敞空间的设置应结合功能考虑,赋予场所一定的功能有益于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休闲性的街头绿地应结合冷饮、小卖等设施;而休息的座椅的设置的位置应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而避免成为摆设。在纯步行街,采用统一的地面标高,运用不同肌理、色彩的人行道板铺砌,分为“驻留区”和“流动区”。
“驻留区”采用较小的铺砌单元,并设置椅、凳、庭园灯,栽种乔木,设置花坛,放置各类街道家具和小型环境艺术品,供购物观光人流停留休息;“流动区”采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该区域是贯穿步行街的无阻碍通道,可供观光车缓行。必要时可行驶特种车辆。在准步行街,车行通道比两侧标高稍低,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表面肌理较粗糙,使汽车在行驶时能感觉颠簸,并配合平面曲线的变化,以减缓车速。
5、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6、结束语
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