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目前基本建设必不可少的程序。其目的是确保设计质量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施工图审查的意义在于能推动和促进行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目前,施工图审查一次通过率全国平均仅为40%左右,即60%的项目被查出有违反国家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条)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如何提高设计质量,已引起建设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高度重视。

  上海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审图的试点城市,2016年全面推广数字化审图。试点成功后,将逐渐在全国推广。本着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设计院面临更为严格的设计质量监管。小编根据多年审图经验,介绍我国的施工图审查制度并列举几个常见违反强条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重视审图环节,共同提高设计质量。

1 施工图审查制度

施工图审查是政府强制性的要求,审图公司是受政府委托的中介机构,审图公司对设计图纸审查的同时也受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建设主管部门执法检查发现设计单位指定生产厂、供应商的;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可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执业注册人员因过错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令停止执业1年;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以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指“强条”,“强条”是将现行规范、标准中的“应”“必须”“严禁”等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节水节能、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条款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必须严格执行。
1.2 给排水施工图审查的依据和主要内容

  主要依据有:①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②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对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还应当审查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③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④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其他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指出:“施工图审查以强条为主,但少量与强条关系密切的非强条作为强条的支撑也应列入审查内容”标准图集、设计手册、技术措施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不作为施工图审查的参考性依据。
1.3 审图意见告知书

  根据住建部推荐的表格,现行审图意见单改为“审查意见告知书”和“审查一般意见书或审查建议性意见”两种。“告知书”主要内容为违反强条、法律法规以及“审查要点”中必须修改的问题,“告知书”设计院必须整改并经审图公司复审合格后才可通过。“一般意见书”供建设单位和设计院参考,可不作为强制性要求。

2 常见审图问题分析与对策

2.1 设计深度不足

  适用法规: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适用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对于施工图设计深度严重不足的,可以整改退回,一般深度不足问题,可要求设计院深化后送审。

问题分析:①图纸不全,缺少生活、消防泵房、热水机房详图、水箱间详图等;②设计说明针对性不强,水源、给排水系统、节能专篇的描述不完整,主要设备材料的性能参数、安装验收要求不明确;③对于虹吸雨水系统、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雨水回用系统、饮用净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等,设计图纸往往一片空白,只注明“二次深化设计”。

  对策:作为总体设计单位,应提供专项设计说明,说明土建配套及给排水管道预留的情况,提出应遵循的规范名称、强制性标准内容及相关的技术参数要求,还应提供系统原理图,作为深化设计工作的原则和依据,否则审图机构会判定设计深度不足而退回。
2.2 建筑给水

  (1)水泵、冷却塔设置在居住用房的上层、下层和毗邻的房间内。

  适用规范:《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3.6.6(强条)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以下简称“建水规”)3.8.11条。

  问题分析:屋面或技术转换层内的生活水箱增压泵、循环泵或冷却塔因建筑局限,水泵、冷却塔布置在下层有安静要求的卧室、客房、病房等房间的上方,产生噪声和振动。

  对策:可将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设在下层楼梯间,公共卫生间、办公、储藏室、公共走道等非居住房间的上方,选用性能好、低噪声、振动小的设备,并采取隔振、减噪、防固体传声的措施。

  (2)生活给水管向消防、中水和雨水箱补水管口的最低点不满足最小空气间隙要求。

  适用规范:“建水规”3.2.4C(强条)条、《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7.3.4(强条)条。

  问题分析:①补水管口最低点与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小于150mm,不满足最小空气间隙要求,设计往往忽略了“管口最低点”和“溢流边缘”这两个概念;②设计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因浮球关闭水位低于溢流水位,一旦浮球阀关闭不严或损坏,进水管口被淹没,可能产生虹吸回流。

  对策:①低位水箱利用市政水压直接补水可采用自动水位控制阀,利用水位控制阀的浮球开关控制进水管的启闭,浮球管道最好从水箱顶部进入,关键要保证补水管口的最小空气间隙;②高位水箱水泵加压补水,可设置电动阀,由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电动阀的启闭;③对雨水池补水,尽管补水管口满足了150 mm的最小空气间隙要求,还要看是否满足2.5倍补水管管径的空气间隙,例如,补水管管径DN65,2.5倍最小空气间隙应该取162.5 mm;④如果需对雨水原水池补水,补水管管口应采用池外补水方式。图1为消防、中水、雨水水箱补水管布置方式错误及正确做法对比。

  (3)小区道路、绿化、车库地面及垃圾桶间浇洒水嘴给水管道上未设真空破坏器。

  适用规范:“建水规”3.2.5C(强条)条。

  问题分析:冲洗软管出水口容易被污染,设真空破坏器可以防止产生虹吸倒流,污染生活饮用水管道。

  对策:①在接软管的冲洗水嘴与给水管道连接处设置真空破坏器,但应注意垃圾中转站因回流污染危害等级高,地面冲洗给水栓应选用压力型真空破坏器;②垃圾房地面、垃圾桶的保洁一般都需要用水冲洗,设计应明确需接软管冲洗龙头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便于安装真空破坏器;③有些室外埋地设置的供接软管的给水栓,因临时软管接口位于地下,暴雨时地下水位升高,管口容易被雨水淹没,建议设置倒流防止器;④和垃圾压缩机设备直接连接的给水管道上应设置倒流防止器。
2.3 建筑排水

  (1)预留位置的厨房未说明上空排水管道的防护措施。

  适用规范:“建水规”4.3.6(强条)条规定:“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和备餐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问题分析:①公共建筑由于厨房工艺尚未确定,通常建筑仅预留了一个很大的厨房空间,厨房内部的原料加工、切配、烹饪、备餐、蒸煮、储藏、冷库等房间均没有分隔表示,但此区域上空已设计有排水管道穿越,如何避免厨房环境污染?②上下层均为厨房空间且平面位置完全相同,上层厨房排水管如何避免穿越下层厨房区域?设计没有说明措施,审图难以判断。

  对策:①改变排水管道走向,使其避免穿越下层厨房区域;②上层厨房结构预留排水明沟,厨房排水管可设在面层内排入明沟,明沟终端延伸至下层厨房区域之外并设置地漏和排水立管;③上层厨房结构降板做同层排水;④当受条件限制无法避免时,应说明防护措施,可在排水横管下设置封闭的不锈钢凹型托板,设置一定的坡度将可能的积水排入下层厨房区域之外的排水管。

  (2)地漏、蹲便器、室内明沟、小便器、隔油器未设水封装置,未注明水封深度。

适用规范:“建水规”4.2.6、4.3.19(强条)条。

  问题分析:①地漏、蹲便器、小便器都有本体自带水封装置的产品,但设计图纸存水弯有的设,有的不设,给审图判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都带来困难;室内明沟、隔油器排水口本体不带水封装置,如与室外污水管道直接连接会造成有害气体窜入室内;②50 mm水封深度是最小深度,是确定重力流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径和排水管径的基础参数,应予以明确。

  对策:①哪些卫生设备本体自带水封装置,图纸上必须说明,凡本体不带水封装置的地沟、隔油器、卫生器具,设计图纸均应画出存水弯配件;②还应说明本体水封装置和存水弯的水封深度均不得小于50 mm。

  (3)食品饮料冷藏库房地面排水、空调冷凝排水管、游泳池、平衡水箱溢流、放空管道未采用间接排水形式。

  适用规范:“建水规”4.3.13(强条)条,《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2008)11.2.3、11.3.2条。

  问题分析:①食品饮料冷藏库房通常设在建筑底层,地面排水方式常用做法是设置地漏直接排水至室外雨水管道,这种做法不符合间接排水的要求;②空调冷凝排水管和屋面雨水管采用相同做法,直接接入室外雨水管,造成下水道污浊气体窜入室内;③因游泳池池水与人体直接接触,有严格的水质卫生要求,通常设计院直接采用设备厂商的水处理原理图,将游泳池底部重力放空排水、池面溢流排水及平衡水箱的溢流、放空管直接接至室外雨水管道,造成室内环境和池水水质的污染。

  对策:①冷藏库房地漏可间接排入本层或地下室集水井,或库房内不设排水设施,在库房门外设明沟及排水地漏;②空调冷凝排水管、游泳池、平衡水箱溢流、放空管都有卫生要求,可间接排水至集水井,由潜水泵提升至室外,空调冷凝排水管也可间接排水至地漏或室外散水坡;③间接排水方式还应注明排水管口的最小空气间隙,如管径大于50 mm,排水口的最小空气间隙为150 mm。

  (4)超市、食品商店及菜场的熟食加工区及售卖间上空有排水管道穿越;住宅厨房设置洗衣机地漏,地漏排水管穿楼板进入下层住户厨房。

  问题分析:“建水规”4.3.6(强条)条是为了防止排水横管泄漏及结露滴水造成污染食品的安全卫生事故,但该强条针对食堂、饮食业的厨房。对住宅厨房及商业熟食加工区及售卖间是否适用,规范并未提及,设计不认同,审图也很为难,但考虑到食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审图通常要求设计采取措施避免排水管道穿越。

  对策:①排水管道改变走向,避免进入敏感区域;②不可避免时,可在排水支管下方设防水隔离板或排水槽;③住宅可设计同层排水。

建议规范修订时,完善此条文内容,便于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

  (5)防空地下室给排水压力管道、通气管道上防护阀门设置不全,要求不明确。

  适用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6.3.8、6.3.12、6.2.13(强条)条。

  问题分析:对于平战结合的人防工事,平时的给排水、消防设计通常由建筑设计院承担,给排水、消防管道难免会穿越人防区,设计院为图省事,仅说明“凡穿越人防内侧的管道防护密闭措施参见人防设计院图纸要求…”,将责任推给人防设计院。实际上,人防设计院并不对平时设计图进行审查,若没有总体设计单位的协调,会造成图纸防护阀门缺漏很多,施工单位按此图施工就会出现差错。  对策:①总说明应对防护阀门材质、类型、公称压力等级(1.0 MPa)、内侧安装距离(≯200 mm)、安装位置、防护密闭措施等作出说明;②图纸上应在以下位置画出防护阀门:人防工事外墙、顶板、临空墙、临战封堵墙、密闭门内侧及防护单元的两侧;③人防顶板上设置的地漏和受冲击波作用的排水管道,应说明采用防爆地漏;④喷淋报警阀后如需设阀门,应说明采用信号阀。图2为防空地下防护阀门正确布置方式。

2.4 节能、节水

  (1)景观用水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或地下井水。

  适用规范:《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以下简称“节水标准”)4.1.5(强条)条。

  问题分析: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人工景观用水水源和补水不应采用市政自来水或地下井水,对于小规模的人工水景且建筑规模、投资不大的项目,考虑到上海地区地面水资源丰富,如专门设置一套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一次性投资及日常运行管理费用,经济上并不划算,建设单位往往很纠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对策:在全面理解规范条文的基础上,征得规范组的同意,上海在执行该条文时,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①室外水景补水优先采用雨水;②为保证人体健康和对卫生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室内规模不大的水景,如旱泉、高压喷雾(降温用)、瀑布可采用市政自来水补水。

  (2)住宅一层,公建地下室、一层未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

  适用规范:“节水标准”4.2.1(强条)条。

  问题分析:①室外道路、绿化用水、建筑地下室、底层生活用水市政最低水压一般都能满足,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体现了节能的要求,但设计也有特例,如一些星级酒店项目生活用水往往设置过滤、消毒等水处理系统,采用高档的卫生设备,通常提出供水水压0.3~0.4 MPa的要求,市政直供就不可行了(如上海的市政最低保证水压为0.16 MPa),只能采用水泵加压供水的方式;②公建项目热水系统全部采用水泵供水,理由是基于冷热水的压力平衡,如果一层或地下室热水由水泵供水,冷水采用市政直供,势必热水水压大于市政水压,造成用水点压力不平衡;③住宅项目自来水公司为了简化埋地管网,管理维修方便,经常会提出全部采用水泵供水的要求,设计、审图都很为难。

  对策:①酒店项目,设计依据应说明不采用市政直供的理由;②热水系统也可采用冷水直供,对于干管循环的热水系统,可考虑在热水支管上设置减压阀或稳(恒)压阀来均衡冷热水管压力,达到配水点处的压力平衡;③对于住宅全部采用水泵供水的要求,上海的做法是,由业主组织召开供水部门、设计等有关方面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作为设计和审图的依据。
3 建议

  设计质量的好坏,审图通过率是一个重要指标,上海对每一个审图通过项目都要进行设计质量等级评定,60分以下为不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如何提高设计质量,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加强对强条、法律法规及审查要点的培训学习,在全面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条文内容。

  (2)认真做好正式送审前的校对、审核工作,完善各级岗位责任制。

  (3)完善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对新手和复杂难度高的项目落实专业负责人责任制度。

  (4)送审图纸应满足设计深度要求,二次深化设计内容应有专项设计说明及系统原理图。

  (5)对于时间紧,技术复杂的项目,为避免审图出现重大修改,设计院可在送审前与审图公司沟通,就解决疑难问题、复杂技术问题及如何正确执行规范条文取得一致的意见。

  全面理解强条的准确内涵,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强条,重视审图环节,认真做好校审,加强协调沟通,相信一定能提高设计质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