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络上关注了一名电气领域的资深专家,一直以来,收益颇多。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引用一下他写过的一段话。

事实上,规范是对理论知识的总结和集成,它便于阅读和理解,在各种社会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由此也能认识到,看国家规范完全不同于看小说,而是要去解读它,理解它的内容和背后的知识,以便用规范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工作。

我对规范的解读和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刚参加工作时,对规范的理解很肤浅,甚至觉得规范标准不过就是类似规章制度的条文而已,大略知晓即可,对工作来说可有可无。

第二个阶段是来到外企,突然发现产品规范如此重要,以至于在与客户进行技术会谈时,对行业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越熟悉,就越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保护自己不会犯下原则性错误。在这一阶段我对标准的认识明显提升,许多标准的文本甚至都能背下。

第三个阶段是写书。由于写书要引用规范,并且对规范的来源理论要有很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但是纸面上的,还需要有许多知识体系在做解读支撑。

当时看到这段话,瞬间被击中,前两个阶段对规范的理解说得太透彻了,第三个阶段层次太高,还体会不到。

我在毕业之前,没在设计院实习过,设计经验基本等于0。刚来设计院时,我师傅先拿给我几本专业的规范技术措施,让我看看,熟悉熟悉。这些东西看的时候很枯燥,我记得看技术措施空调水系统的时候直接趴桌上睡了一下午,对未来的设计生涯也变得有些沮丧。后来因为在网上检索某个问题,发现土木网易上暖通板块有很多设计师讨论的实际问题(我至今还能记得,有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是一位设计师谈空调热水、供暖热水、各种热水、冷水供回水的标准状况温度是如何确定的。这甚至又让我回忆起大四专业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过一篇冷却塔在非标况温度下运行如何节能的论文。大学时我的想法就是这温度变一点能有多大意义,论文居然拖拖拉拉写这么长)。工作后,再简单的条文,我也下意识地想一下为什么是这样,而且看过的每一条条文,都一定要看一眼对应的条文说明。同时,也会搜一搜实际应用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反过来也是如此。阅读高度浓缩而成的规范标准,一旦结合起实际来,那就挺有意思了,还能发散出好多东西。

首先举个例子,一位新手设计师在对规范稍微了解后,会知道规范对风管设计有个标准尺寸的规定,如下表:

不知道你们当时看到这个表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反正我第一感觉就是很奇怪,200,250,这样的数字还好理解,但是630,320是什么鬼,凭什么能当标准尺寸。翻到条文解释一看,哦,原来是根据优先数与优先数系来确定的。

我这边解释一下优先数是什么,优先数来源于法国的雷诺,为了对气球上使用的绳索规格进行简化,做出这样的规定,简化后形成的尺寸规格系列,每进5项值增大10倍。在国标GB/T 321-2005《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中,给出了R10系列的优先数:

1.00 1.25 1.60 2.00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相邻两个数值的比值为10^(1/10)≈1.25

风管的标准尺寸就是根据R10这个优先数系确定的。以125.7(125.7这个数值,我没找到原始数据,是根据结果进行规划求解反算的,不一定是这个数值,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或私信我)为基准,设为A,10^(1/10)设为B。所以,风管的标准尺寸就这么得到了:

话说,有些小伙伴看到这些会不会很奇怪,搞这么复杂有什么用呢,还开根号。这个需要在工作深入之后才能慢慢体会,比如说风量等分之后,风管尺寸减小几号,恰好发现速度比较接近。这个涉及到能量损耗最小的问题,不深入了,而且我相信肯定还有其他好处是我还不知道的。

知道风管标准尺寸的前因后果,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比如在设计过程中,阀门、风口的尺寸应该怎么选?我当时就纠结过风口尺寸应该取整100还是应该根据风管标准尺寸来选择。阀门因为要安装在风管上,所以很显然应该是与风管对应的,正如现在要求的消防阀门必须有3C标准,通过3C认证的规格都是对应风管的标准尺寸,不过写完这篇文章之后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非标准尺寸也有通过3C认证的,这应该是市场倒逼的结果。而风口的就不一样了,风口如果有安装阀门的需求,比如加压送风口,那一定是按照风管尺寸选择,而空调散流器,那就完全不需要标准尺寸带来的好处,所以基本是按照100,50的倍数来选择的。还有一些样本手册上,风口的尺寸是取的风管标准尺寸与整百的并集。

总之,国家标准化的东西都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限于篇幅都浓缩成了一本本小册子,每一条条文的背后说不定都有巨量的文献资料、案例支撑。有些条文的确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新手首先需要学习,学习之后再去思考消化。因为,我认识到的,“思而不学则殆”的问题比“学而不思则罔”的问题普遍多了,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条化也是挺好的。)

上面都是为了说明规范标准都是很重要的,写到这边,发现有点走题了,赶紧切回来。现在就举两个自己实际过程中碰到过的例子,利用规范、图集来武装自己,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第一个是多联式热泵空调系统出图,需不需要在平面图上标识管径的问题。

很多人碰到过的这个问题往往是由造价师提出来的,还是年轻的造价师。不需要多说,直接告知,在现行国家标准图集《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及动力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9K601第35页中所表达的多联式热泵空调系统的绘制深度要求中,不需要表示出管径。管径虽然其实也很好标识,但是造价工程师完全可以依据经验来计算,他们可以问他们的前辈是如何计算的。

第二个就是民用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是通风,不是排烟)。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6.2.4条规定了生活、工作的房间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5%。有时候建筑新手会来问我们,或者是暖通审图专家会提出这一条。然而我想说的是,在建筑专业自己的规范中,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里,也有同样的条文,如果建筑专业的审图专家、校对审核审定没有去卡这一条,那暖通审图专家也不应该提出来卡我们,因为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提醒建筑专业要开窗而已(总不能给没条件的房间都弄个机械通风吧),建筑专业认为这条执行不严格,因为他们专业的审图不管,这种情况下我们岂不是两难。所以直接把这一条告诉建筑专业,让他们自己权衡。

写在最后的话:搞设计已经如此艰难,真的很希望减少这些让人纠结的事情,尤其是有些规范模糊的地方审图标准不一致。我们不怕审图标准严格,就怕审图标准不一致,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审图专家,还有甲方、其他专业,考虑事情要考虑各方面平衡的。

最后提醒一下,规范标准只是武器,可以用来拒绝强加给我们的不合理的东西,但不能在职场用这个糊弄别人,负责任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