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形基础基础梁的配筋构造一般不需考虑抗震延性的要求,亦即:1)梁端箍筋不需按抗震要求加密,但需满足承载力的需要。箍筋在剪力大的端部间距可取150mm,梁的跨中部分可取为250mm;2)箍筋弯钩的角度可按90°,无需135°;3)梁的纵筋连接长度应按非抗震要求;4)纵筋的接头要求等也一律按非抗震要求;解析:基础梁的配筋构造一般不需考虑抗震延性要求的原因在于:条形基础与筏板基础的基础梁,其刚度在一般情况下皆远远大于其所支承的柱子。因此,在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均出现于柱根部,基础梁内不致出现塑性铰。所以,基础梁尤需按延性要求进行构造配筋。基础系梁(即拉梁)在上述抗震规范中,有十五国规范规定了设置基础系梁的要求1)基础系梁的作用新西兰规范说明指出:“基础间的相互连接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能起整体作用的重要构造要求”,也即:在不均匀水平和竖向地面运动作用下,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2)基础系梁的设置条件:①对于单独基础(包括单独桩承台,以下同此),一般都要求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通长的基础系粱,将基础相互拉结。②有些国家规范规定只要求在高烈度区或软弱、中软地基上设置系梁,对于低烈度区或坚硬地基上则可以不设或少设。③基础系梁的最小截面尺寸,各国规范规定不完全相同,有200mm×200mm,300mm×300mm,200mm×400mm几种。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 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 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3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4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5 桩基承台之间。单层厂房一般采用铰接排架,层高又较高,适应不均匀位移的性能要比民用框架好,故基础系梁的设置条件可以放宽,一般单层厂房可以不设置系梁。②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当相邻两跨跨度相等时,拉梁弯矩在中支座可取柱底弯矩的一半,在边支座则取柱底弯矩。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1/2拉通。此时,拉梁的构造应满足抗震要求。2)如拉梁承托隔墙、楼梯或其他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计算所得内力组合计算。3)拉梁截面宽度可取L/35~L/20,高度可取L/20~L/12。如不考虑拉梁平衡柱底弯矩,配筋应上下相同,总量不少于4Φ14,箍筋不少于Φ6@200,拉梁截面可取下限(承托较重隔墙者除外)。4)凡框架层数不超过三层,基础埋置较浅,地基土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层、液化土层和很不均匀土层者,可以不设置基础拉梁。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另行考虑。单层工业厂房一般都可以不设置基础拉梁。3 基础梁不宜进行弯矩调幅。因为基础梁与普通梁的受力方向相反,减小调幅,可减少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利于混凝土浇注。而且可以将基础梁的部分下部纵向钢筋放在基础板内,以减少钢筋的排数和间距。注:以上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 结构(地基与基础)进行整理。二、单独柱基之间的拉梁应按延性要求进行配筋构造。拉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在发生地震时,可能受柱根弯矩的影响而在梁端出现塑性铰。因此拉梁有抗震设计的要求。结构建模的时候是否要要把地梁建进去,这要看地梁标高在什么位置,如果是在+0.00附近,那就要建,如果是在基础顶面或底面,就不需要建。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章节5.5 柱下条形基础三、那么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呢?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因为此种情形,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一个直观的体认,房屋建筑基础与地基之间只能是“面接触”,不能是“线接触”。面接触是地基托起了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线接触是像刀片那样在切割地基土,嵌入或切入地基土壤,这是显然不行的。源自一丁老师的“平法看图与钢筋常见问题解析”。1)基础梁: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是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2)基础连梁: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调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可在上面布置砖墙,不做抗震要求。多跨基础连梁以柱为支座,单跨基础连梁(若图纸未注明),以承台(或独立基础)为支座,06G101-6,P70。3)地下框架梁:特点是±0.000以下,基础顶面以上,以框架柱为支座,见06G101-6,P68。4)基础拉梁应该和基础连梁是一个概念。5)地梁个人认为是笼统的叫法,以前砖混结构基础下面的梁叫地梁,现在基础连梁(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4)基础埋深较大时;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