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照分析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现代城市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面是地少人多的城市建设,一面是急待改善的生活环境质量,两者引发的社会冲突必然会反映在城市生活的许多方面,而日照遮挡就是这些矛盾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2002年版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对全国各城市的日照时数提出要求,同时对中小学、托幼、老年人居住建筑、医院病房楼因其特殊性又做了统一规定。各城市又制定了不同的日照间距系数来控制住宅正面间距,这些技术规定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城市新建区的日照间距问题,也较好地控制了城市空间的疏密形态,但间距系数控制法也有其不足及局限性,且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增加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1.城市居住空间过于单一化,缺少个性及变化,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

  2.高层建筑若机械按间距系数法控制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且不能消除其对北侧斜向建筑的日照影响。

  3.建筑单体外形的错落变化使得间距法无法判断所有的间距不足问题。

二、日照分析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一些计算机软件公司也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太阳轨迹进行日照时间的计算并研发出一些专门的日照分析软件。下面就以洛阳众智软件公司研发的SUN日照分析软件为例介绍一下日照分析软件的主要功能:

  该软件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全国城市气候分区的要求,确定各地方经纬度结合冬至日及大寒日等节气,以此为日照分析参数,通过编程软件模拟太阳运行轨迹,确定太阳高度角、方位角,计算出建筑日照时数。主要功能有:棒影图例:按日照时间间隔,自动计算并绘制在建筑群内或是建筑物轮廓的一点上棒杆的日照投影图。阴影分析:建筑群任意时间段在任一高度上的连续阴影图及全日阴影曲线。窗户分析:建筑物窗户左右端满窗或中心点满窗日照分析图示及详细报表统计。单点分析:建筑群体内任意一点,在任意时间和高度的日照时间分析计算,分析结果可自动汇总为直观的表格。多层单点分析:自动计算多层建筑群体内任意一点的日照时间,可自动在图上标注出多层单点的位置及编号,分析结果可汇总为直观的表格。多点沿线分析:建筑群体内沿任意直线或者弧线,在任意时间和高度的日照时间分析计算,分析结果可自动标注于所分析的线上。多点区域分析:建筑群体中任意形状闭合区域内,在任意时间和高度的日照时间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自动生成平面日照数字模型图。等时线分析:在建筑群体任意形状闭合区域内,自动生成平面日照线性以及立面日照线性模型图。包络体推算:分析生成指定地块(或建筑基底)在满足被遮挡建筑日照的条件下最大不能突破的“包络空间体”,满足条件的结果有很多,软件会自动筛选几个最优方案以供选择。容积率:通过包络体智能推算其在不同密度要求下的容积率,分析结果可汇总为直观的表格。推算分析
◇建筑物位置推算:准确确定待建建筑物,在已有建筑群体内满足自身日照要求和其他已有建筑日照要求时的合理建筑位置。◇建筑物高度推算:准确确定待建建筑物,在建筑位置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在已有建筑群体内满足其他已有建筑日照要求,或同时满足自身日照要求和其他已有建筑日照要求时的合理建筑高度。三维分析:按照时间间隔,逐时分析显示三维建筑场景的日照阴影遮挡状况。日照圆锥面:按日照时间间隔自动计算并绘制,太阳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建筑群内或是建筑物轮廓上的一点进行日照所形成的、以该点为顶点的三维圆锥形运行轨迹,清楚地反映出该点的日照情况。其它:定义解决建筑异型屋顶日照的计算问题。计算参数可以任意设定,动态计算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分析计算的建筑物可不在同一平面内。

三、日照分析软件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针对建筑日照进行管理,主要是在审核规划设计方案阶段,依据《***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判断建筑物与红线、地界及其它建筑物间距,再根据新建建筑对周边日照的遮挡情况作出行政审批决定。日照分析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测算新建建筑对北侧居住建筑的日照影响。通过日照分析比较被遮挡居住建筑在遮挡前后的日照标准有无降低。

  2.测算新建建筑对北侧托幼、中小学校、医院病房楼、老年公寓等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的影响。以不降低原有日照标准或对新建上述公共建筑以国家居住区规范的日照要求为准。

  3.新建建筑北侧为空地道路或无日照要求的建筑时,通过日照分析测算2小时日照线范围,以不突破北地界外13.5米,北侧道路北红线外5米为准,这样可以保障北侧土地开发的日照权益,同理对相邻东西两侧道路也以外侧红线外5米处为准。

  4.对项目周边已审批但未建设地块,则视其为现状建筑,在日照分析中综合考虑,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四、在日照分析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1.关于日照分析计算中空间范围的选择问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我市有效日照时间段标准为大寒日8~16时,冬至日9~15时,日影长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午12时影长最短,而上午8时,下午16时影长最长,也就是说日影全天在地面上扫过的投影是元宝形的,而上午8时、下午16时的影长可达建筑高度的6倍,这样就在建筑北侧形成大片的阴影区.如果所有区域都予以考虑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收效却不显著(实践证明:多层住宅因间距过小受影响的多为一、二层而影响日照的主要遮挡物为其南侧的相邻多层建筑)因此选择一个合理有效的日照分析范围就成为提高效率的关键。

  2.关于高层建筑对侧向多层建筑的影响问题

  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多层建筑间距的控制中一直执行间距系数的标准,间距系数由最初的1.1到1.3直至现在执行的1.5(此法也为社会各界所认可),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满足建筑首层中部的大寒日2小时标准,也就是说建筑首层东西端能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住户是利用了其侧向相邻地区的日照条件(且主要是早晨和下午斜向阳光日照质量也大打折扣)属于“特殊情况”如果要保证这种“特殊情况”则会影响侧向地块土地的使用价值“南面遮挡两侧补”自然也有失公允。

  3.东西朝向建筑满足日照标准的问题

  国家制定的日照标准有效时间是大寒日8~16时,冬至日9~15时而东西朝向建筑最多只能获得一半时间的有效日照,这样东南或西北向一旦建设很容易使其不能满足日照标准。而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东西向建筑本身的特殊朝向造成的。

五、问题的再探讨

  上述问题是日照分析工作中常遇到的典型问题,既有国家规范不够细、不够全的原因,又有规范执行、贯彻弹性不足的原因。目前在日照管理中只是在设计阶段有相关技术标准,而在管理和执行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却不健全,如对遮挡严重程度没有一个量上的划分、对遮挡赔偿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给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带来困难,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法规从而在日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科学高效、合理合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