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之际,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行业的龙头力量,应该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发展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积极进行战略调整,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等多种方式实施企业的发展转型,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使企业能够抵御各种经济风险,实现基业长青、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abstract] the financial crisis erupted in 2007,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enterprises brings profound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era of financial crisis, lar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enterprises as a leader in the field of power, should draw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and actively by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implement enterprise
enhancement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power and ability
to survive, make enterprise can withstand various economic risk,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nry always young,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2009年,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全球经济呈现复苏的迹象,尤其是我国政府通过实施4万亿的投资计划,着重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勘察设计作为各行各业的建设源头产业,受消费需求萎缩和出口低迷的行业经济影响,除国家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外的各项投资项目大多被压缩或减少,勘察设计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不同发展战略的勘察设计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面前,表现的市场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是千差万别的。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好转,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勘察设计行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残酷洗礼,其发展方向尤为被人们所关注。

一、勘察设计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小,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形势即将来临之际下,勘察设计企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转型机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金融资产缩水50万亿美元,新增贫困人口9000万人,最近迪拜地产又一次冲击了金融市场。从宏观上讲,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国际金融体系会进一步演变,这个事件会对大国政治关系产生影响,多极化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当前,随着各国竞相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已开始复苏。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积极扩展自身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担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0年,中国经济将率先在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实现新的转型发展战略。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其中,重点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中国经济迈向转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排头兵和各行各业基建产业链的龙头,勘察设计企业在新一轮的国家发展转型中,将充当促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转型的中坚力量。

2、行业投资面临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

工程勘察设计基本涵盖了煤炭、化工、铁路、公路、市政、电力、机械、建筑等21个行业,而这样行业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中,往往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大。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品市场需求的急剧减少,直接导致钢铁、化工、电力、机械等投资行为主体为企业而非国家部委的一些行业的新建项目大幅度压缩甚至停建,勘察设计作为新建项目的始发环节,受到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并且国家对行业的发展具有轮流的基本特征,某一时期集中发展某几类行业,而在下一时期将调整这些行业的发展甚至调控其发展,将主要投资转移到到其它相关行业。比如在前几年,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网络基本形成,国家将主要基础设施投资转移到铁路,铁路基建市场短时期内显著放大,而公路基建市场则速度放缓,风水轮流转的特征比较明显。行业的轮流特征只是表象,本质是国家经济始终处于发展转型之中,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决定了不同时期行业的兴旺与发展。行业的调控特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是相互匹配的,所以,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时期,行业的投资特征将进一步显现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发展目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3、国际市场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牌和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工程建设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工业项目投资逐步减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明显增加,基础设施、能源建设和环保项目工程数量增幅明显。第二是市场需求多样化使得传统工程承包方式正在被新型的DB、EPC等全服务过程的承包方式所取代。国际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甚至特大型化(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BOT方式、国际投资、国际信贷、技术转让、资源换项目等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合作方式陆续出现。根据美国设计-建造学会的报告,国际上采用“D-B”模式运作的工程比例,1995年就已达到25%,2000年上升到30%,2005年上升到45%,2007年达到50%以上。2003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工程采用EPC方式运作。2004年英国40%的建设工程项目产值都是通过一体化的队伍和供应链的方式完成。第三是国际工程承包商通过重组和结构调整,整合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全力抢占和瓜分市场。第四是技术性壁垒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环保工程”、“生态工程”、“人权工程”、“政治工程”等项目的比重有所上升,区域和集团保护加强,市场进入难度加大。据统计,在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建设市场上,225家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的绝大部分具有国际工程咨询服务竞争资格和竞争优势,尤其是设计咨询力量的强大,为国际工程承包商获取项目赢得了“技术门槛”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程咨询设计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争取到工程项目的设计与项目管理合同。

4、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面临新的市场挑战

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建筑工程承包领域的过渡期已于2006年底结束,我国的建筑市场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国际工程承包巨头势必利用工程总承包方面的优势,与国际投资者一起进入我国工程总承包市场,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将使我国建筑企业面临与国际跨国公司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同台竞争的严峻挑战。按照建筑工程的市场分布,规划和设计是上游市场,工程总承包是高端市场。最近十几年来,国外许多工程总承包企业和设计事务所在我国建筑工程的上游市场和高端市场赢得了许多项目。我国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标志性建筑由国外公司负责工程总承包,或者承担规划设计。他们在上游市场和高端市场上取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低端市场(包括工程施工图设计和专业工程的施工)仍然由国内企业完成,却获得很少的费用和利润。如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中外合作建设的只占4项。但进入21世纪以后,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中,境外建筑师参与设计的约占了九成。北京目前的超高层办公楼: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国贸中心、国家大剧院和中央电视台新址等,均采用境外建筑师的方案。我国大的标志性的工程采用外国的方案,项目为外国企业总承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危及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建筑业尤其是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没有较大的进步,将削弱整个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5、企业发展面临新的变革要求

我国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对多数,在全国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百强排名中,排列靠前的基本上是从原国家部委中“政企分离”出来的,属于行业核心力量的勘察设计企业。在最近几年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及资源整合中,这些企业被国资委整合到行业的建设总公司,成为大型中央一级企业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2010年,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和安排,中央企业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改制、重组的上市步伐。要求中央企业有序推进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源整合,已经实现部分资产上市的企业,要适时把优良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加快推进主业整体上市或集团整体上市。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建立规范董事会的企业要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规范运作。尚未建立规范董事会的企业要学习借鉴规范董事会经验,引入相关制度性安排。并且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突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布局。继续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流程,缩短管理链条,切实增强集团控制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的体系和长效机制,确立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二、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近几年全国工程设计企业营业收入百强排名的统计数据,取样对前三十名的设计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呈如下基本特征:

1、行业发展呈现强者恒强的“金字塔”结构

2008年,前三十强勘察设计企业“清一色”是大型国有企业,分别分布在钢铁、石化、电力、化工、冶金、水泥、水利、铁路等国家控制性的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2006-2008年期间排名基本稳定,营业收入在行业中占据较大份额,人力资源规模行业靠前,技术实力处于领先地位,体现强者恒强的基本特征。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的人才集聚性较强,院士、设计大师集中分布在行业名列前茅的设计企业中。每个行业中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为数不多,一般为4-6个,实力差距不相上下,发展模式互相借鉴,处于“金字塔”之顶。“金字塔”的中层一般为省属设计企业,与“中央军”不在同一竞争层面,实力相对较弱。“金字塔”之底为民营企业或地区、市县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比较匮乏,主要市场范围局限于中小型勘察设计市场或单项业务。

2、发展模式由传统型的设计院转变为工程公司

自从建设部发布《关于推进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建设【1999】218号)文件开始,国内大型勘察设计掀起了由传统型勘察设计企业向工程公司转型的热潮。截止到目前,比较顺利实施转型的行业主要有钢铁、石化、化工、水泥、电力等,具有投资主体公司化(如钢铁公司、石化公司等)的典型特征。而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的一些行业如铁路、公路、水利等,政府部门偏好分割式的工程建设模式,仍然是按照规划、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等分阶段进行招投标,直接影响到设计企业的业务模式转型,导致这些行业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进行设计、施工工程总承包缺乏外部的市场环境支持,转型为工程公司相对缓慢。

3、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向多元化的态势发展

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以核心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前提下,积极扩张与主营业务相关联的产业,对传统业务产品进行上下游的延伸,以及与资本市场的衔接,均取得一定的成效。传统型的设计企业存在产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弊端,受市场扰动影响较大,市场兴则企业兴,市场衰则企业衰,企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些行业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认识比较透彻,积极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如钢铁、机械、电力等设计企业普遍介入产品制造业,有些设计企业发展房地产业务,有些设计企业发展投资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的相关联扩张使企业的发展模式呈现相对多元化的特征,产品结构上下游的延伸进一步完善了设计企业的全产业链服务功能,使企业的发展业态由点到面、由单一到多元,逐步具备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形态。

4、“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拓努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一大批中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重要生力军。在《工程新闻记录》杂志(ENR)进行的2009年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评选中,中国有50家建筑企业入选;另有20家内地公司、2家香港公司进入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200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领域也从传统的建筑和交通领域,扩大到铁路、电力、水利、石油化工、供排水、制造加工和电子通讯等领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分布呈现多元化,从传统的亚洲和非洲地区开始向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扩大;承包方式也从过去的土建分包逐步向总承包、项目管理、勘察设计、交钥匙工程、BOT方式发展。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历程中,勘察设计企业起步相对较晚,首先是施工企业以低成本优势走出国门,随着国际项目向EPC(工程总承包)、PMC(项目管理)和BOT(建设—运营—移交)等方式的转变及国内一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为工程公司,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根据建设部的统计,2006年勘察设计企业承揽境外工程收入合计115.76亿元,比2005年的61.29亿元相比,增长显著。2007年境外收入为179.39亿元,比2006年增长55%。2008、2009年境外收入增长更快,主要是设计企业在境外开展工程总承包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及发挥了设计企业的品牌优势。

5、资源重组、资本运营取得新的进展

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走在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前列。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将资源重组与资本运营作为做强做大的基本手段。资源重组既包括内部的资源重组,也包括外部资源的重组。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下,设计企业较少通过外部资源整合形式进行扩张,主要探索内部资源整合的问题,如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等。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设计企业变革的动力逐步由上级主导的被动型向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的主动发展型转变,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的力度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国内外企业之间的重组、同行之间的合并、跨行业设计企业之间的并购、上下游设计企业与施工企业的重组、依托项目而组建新的合资公司等。设计企业资本运营一是结合资源重组做并购、合资、上市等规模扩张工作;二是探索新的业务形式,寻找较好收益的投资机会,如开展BT、BOT等项目、投资房地产或其它资金密集型行业等;三是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开展项目的融投资及相关的金融投资等。

6、技术与管理创新愈加重视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没有技术创新,设计企业就失去了获取市场与项目的基本能力。管理创新在近几年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无论是体制改革还是机制创新,逐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迈进。设计企业在业务转型为工程总承包方式的过程中,更加深刻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技术与管理创新是设计企业做强做大的“双核”。对设计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每时每刻在进行中,是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也是攻克工程项目必须开展的课题,所以重视程度非常高;而管理创新,因设计企业是工科型领导的企业,对管理的重视不如对技术的重视,这也是勘察设计企业相比其它科技型服务行业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勘察设计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花更大的力气在管理创新方面,使管理工作提升到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程度。

7、信息化建设助跑企业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硬件、软件和服务投资比例不断增加,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逐步从大规模粗放建设的阶段向集约型投入阶段转变。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尤为关注,它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发展数控设计,资源共享,实现异地远程沟通、传输、审图、出图和管理,以及开发ERP,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能,并且有利于开展规范化的设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助跑,也必将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典范。

三、我国大型勘察设计的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设计企业由工程公司继续转型为集科研、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制造、投资与贸易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服务集团

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不能仅仅局限于打造为国际型工程公司,应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继续巩固传统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业务范围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做到具备整合或利用工程建设全产业链资源的能力,在战略方向上使自己成为行业建设的全过程服务的供应商,即做到业主委托项目任务,具备投融资咨询、项目规划、科研、工程总承包、试运行等全套服务能力。在勘察设计业务之外,着力培育投融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工程承包管理能力、从事相关产品制造或具备产品制造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和国际贸易的能力等。作为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长远发展战略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支持勘察设计企业做强做大。建议对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仅仅将勘察设计企业定位为“设计”资质层次,应全面放开勘察设计企业在“工程总承包”资质方面的限制。虽然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的出台,取得综合资质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可以承接21个行业的设计任务,也可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的相应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咨询与管理服务,但仍有些遮遮掩掩,改革不彻底,留有尾巴。可以探索在全行业设立新的综合工程建设(含规划、咨询、项目管理、勘察设计、工程承包)一体化资质,类似于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资质,建立准入条件,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只要具备资源与能力,就能够从事全过程的工程建设服务。只有通过政府规制引导,强力打破工程建设多年形成条块分割的“国内惯例”及国家部委各自为政的建设体制,才能真正使具有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进一步转变为能够提供工程项目全过程服务的综合性建设服务集团。

2、大力推进海外战略,使设计企业率先发展为工程领域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我国海外工程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突破,希望重点在勘察设计企业身上,而不是工程施工单位。勘察设计企业要想顺利“走出去”,希望在国家政策层面,即国家相关政策要放松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管制,大力支持勘察设计企业从事工程总承包并且使勘察设计企业的主营业务转变成为工程总承包方式。只有勘察设计企业的业务在国内不再是传统的“设计院”业务了,通过国内项目的锻炼,具备了全过程的服务能力,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遵照国际惯例进行EPC模式的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企业能不能“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境外工程承包的整体实力是否得到质的提升,决定了我国对外贸易是否会有新的突破,决定了我国工程技术在国际上是否有影响力。工程施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局限,改变不了对外承包主要依靠劳务输出的运作模式;勘察设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利用自身的技术资源与人才优势,通过技术与管理的输出,使工程总承包获取利润的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有利于增强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整体实力及在国际高端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彻底改变我国从事境外工程总承包徘徊于低端环节竞争的现象。

我国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过程,勘察设计企业要加快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培育,对国际技术标准的熟悉与掌握,增强抵抗海外风险的能力等。国家在援外工程委托建设方面,应鼓励、扶持勘察设计企业直接承揽整个工程项目,而不是通过国家的一些对外国际工程公司按照国内规则进行“二次分割与转包”。目前,一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形势良好,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工程,工程承包方式占企业产值的比例已经超过50%。展望未来,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在境外工程开拓方面将会有更大的作为,也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工程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

3、放松薪酬与资本市场管制,实现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真实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

我国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改善,需要在更深层次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更重要的政府要制定“市场游戏规则”,放松对勘察设计企业“非市场”管制。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智力型的科技企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才的激励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之一。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一般是国有企业,而且大多数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的二级单位,国有企业在薪酬体制管理方面实现的是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制度实施在市场化的勘察设计行业,严重制约了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发挥及丧失了人才激励的作用。工资总额数量的限定,直接导致勘察设计企业对人才的激励及对业绩的贡献缺乏可调节的能够用于分配的增量资金,也无法和外资企业进行薪酬竞争。工资总额制度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及行业中执行是适合的,在竞争性行业中执行则削弱了其人才的竞争力。建议勘察设计企业拥有一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而不是由上级企业以行政方式(指标)来确定。

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体现还在于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参与分配。在前几年勘察设计企业改制中,一些行业如钢铁、化工、建筑等的设计企业实施职工持股制度,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激励互相结合,是智力型企业发展的有益探索。但由于这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的母公司进行改制上市,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职工持股形式存在制度限制,只好纷纷退出“金手铐”制度,使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还原到起点,失去了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相融合的改革良机。在未来发展历程中,建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勘察设计企业的特性以及所处的完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行新的股权激励政策,使勘察设计企业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

作者简介:

李祖齐:1972年生,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企业管理咨询师、国际企业战略规划师、人力资源经济师、高级工程师,湖北武汉人。现工作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处。研究方向: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变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在《中国勘察设计》、《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勘察与岩土工程》、《武汉勘察设计》、《江汉论坛》、《生态经济》、《人事管理》、《党政干部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并参编一本著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