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厚重,众多的历史建筑就是很好的空间载体,青瓦檐、白砖墙、石板路,它们承载着杭州的气质和灵魂。一组数据,也许正说明了杭州在保护历史建筑上做出的努力——10年来,通过历保工作人员、专家、志愿者、热心市民们的共同努力,杭州从拆迁工地上共抢下了百余处历史建筑。

这是怎么做到的?历保办的工作人员感慨万千,有时就是“争分夺秒”。

例如与胡雪岩故居隔街相望、与汪宅隔墙相邻的靴儿河下6-3号。这座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宅,主体建筑坐东朝西,三开间二层,青砖清水,立面外墙上有规律地镶嵌着红砖,颇具特色。

这间老宅当年曾为益元参号旧址的仓库。创设于清朝咸丰四年的益元参号,为张同泰老板张氏所开,以出售纯野山参著名,执杭城参燕业之牛耳。靴儿河下6-3号建筑在当时就是益元参号的一个仓库,专门用来堆放参茸燕窝等。

就是这样一个有故事的老宅,当年差一点点就“惨遭不幸”,被列入了工具厂的搬迁地块。庆幸的是,历保办的工作人员及时赶到,进行现场勘查,将情况紧急汇报给了规划部门。在邀请相关专家讨论、确定该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之后,马上将其列入了拟保护名单。最终,经市政府批准公布成为杭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之一。

从拆迁工地上“抢”出来的历史建筑,还包括横吉巷1、2号,横吉巷3、17、19号,望江路220、222、224、226号等传统院落式民居。

细细数来,为了保护杭州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历保办已经做了很多。小河直街、孩儿巷98号、南宋御街、五柳巷、大兜路……杭州市公布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如今已经延续到是六批了,已经有336处历史建筑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其中,更有29处升级为文保单位,比如浙江展览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