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节材省的是大钱作为“四节二环保住宅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节材一直是“CIHAF中国之家着重探索研究的领域之一。然而,相对于节能”“节水等技术话题,在国内外,有关建筑节材的探讨与实践并不算丰富。恰逢2009年度中国之家展示主题之一节材确定之际,本期中国之家把关注目光锁定在节材中的新型领域——“结构节材上。    

节材是绿色建筑的要义之一,更是我国四节二环保体系的核心要素。然而,翻开国家现有关于建筑节材的规定,一些对于装饰性构件、玻璃、金属、石膏的使用规定成了主要的节材途径。那么,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节材真的仅局限于此吗?

  事实上,由于钢材、水泥和砖瓦沙石等结构性材料在建安造价中所占比重较高,近年来,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进行的节材工作正逐渐引起一些开发商和设计单位的重视,一些有益的尝试值得借鉴。
  “在房地产行业深层次调整的当下,这种‘节材’途径越来越多地获得了众多开发企业的关注。事实上,多用建材并不一定能提升建筑质量,正所谓‘过犹不及’。”近年来致力于结构设计优化工作的王昌兴向记者表示。作为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节材)、北京清城华筑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总工程师,他在工作中发现,在某一项目中省下了真金白银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为新的项目再次登门寻求解决之道。
  然而,“由于从观念到实施环节都存在许多掣肘,这一类探索始终还是受到一些‘成规’的限制。无论从政府规范标准,还是从企业自身和建筑设计单位的角度,都需要一个改变。”王昌兴强调。
  有效节材=节财
  王昌兴介绍,区别于非结构节材,所谓结构设计优化节材,即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设计。优化设计的途径主要包括结构方案优化,精细化设计,挖掘既有规范存在的允许设计师灵活掌握的空间进行设计三个方面。
  “设计一个60万平方米的项目,假设每建筑平方米节约钢筋10公斤,如果按每公斤钢筋的综合成本5元计算,则可节省建安造价3000万元。”王昌兴说。
  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北京凤凰城二期C、D、E座就是一例。这三栋建筑的总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经过优化后,这三栋楼的实际决算用钢量为71.4kg/平方米(含五级人防、地下基础等),与当时(2004年左右)同类项目相比,钢筋一项就为甲方节约了千万元以上。
  钢材、水泥和砖瓦沙石等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基础材料,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建筑业的物耗、能耗,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污染,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从甲方开发商建设单位角度来看,在资金紧张的当下,有效节省这些物质基础材料做到有效节材进而“节财”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正探索这种“节财”之道的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该公司位于长沙的某住宅项目中,如果可以提前展开结构设计优化工作,则可节省1000万元,“把这些省下的钱去做别的,不是更好吗?”
  而且,“使用过多的结构材料未必是最优的设计方案。在地震中,许多被破坏的房屋恰恰是因为使用了过多的结构材料,过犹不及。”曾参与过5.12汶川地震后建筑鉴定工作的王昌兴强调。
  此外,与非结构领域的节材相比,优化结构设计带来的节材成果对于开发商而言更直接有效,即砍掉了许多无效的开支。
  “如果优化方案合理适当,这类节材手法会砍掉无效的结构设计,由这类设计所带来的无效投入也会被大大节省。”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招标采购总监王凯漩为记者举例分析,是否采用非结构方面的节材如同买奢侈品牌的衣服和非品牌衣服的差别,往往不好衡量。
  而结构方面的节材就好比,“明明这个人只有1.7米的身高,却给他做了适合1.75米高的人穿的衣服,虽然也能穿,但是造成了浪费。量体裁衣,这种节省是切切实实的。”王凯漩说。
  突破掣肘
从观念做起

  “以前,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激进发展的背景下,受制于工期越短越好、盈利越快越好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不多。”王昌兴强调,“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变。”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有关这方面工作的科研力量并不强,且缺乏实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结构节材有着不同的看法,要求也不同。这些都成为结构节材发展的现实掣肘。
  “我们也意识到这方面节材的重要性,”王凯漩告诉记者,但“说实话,同样的结构在不同区域造价相差不少,主要是各地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地区是安全系数扩放50%,有的是扩放100%,这就造成了差距。”
  观念也是阻碍结构节材的一大前提,结构材料的节省常常会给许多消费者带来房子安全性不高的误解,致使开发商在做这个事情时也畏首畏尾。在消费者眼中,这样的做法往往等同于经常见诸于媒体的“偷工减料”,在处于地震多发带的我国,会使一些购买者对这些“节材”楼盘避而不买。
  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这也致使许多开发商在做这种优化工作的时候甚至到了偷偷摸摸的程度。
  “如果让消费者知道了我们楼盘少用了那么多钢筋,楼盘的销售肯定受到影响。”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经在多处项目中使用了此方法,并为公司带来了很多现实的收益。
  此外,这种“结构材料使用量越多楼越安全”的误解在某些设计院中亦普遍存在。上述副总经理就向记者介绍,一些地方设计院由于时间上的紧迫要求,会采取一些“习惯性”设计。“由于结构设计采用终身责任制,多采用点钢筋,达到即有的心理底线,这些工程师晚上才能睡得着!”
  然而,尽管建筑市场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在现有的市场气候以及行业规范下,对于开发商以及设计单位而言,进行结构优化节材依然有一定空间可以发挥,而朝这一方向的努力正成为业界的共识。
  王昌兴不无惊喜地透露了他的最新发现,某开发商目前在北京通州建设某一住宅时,就对于周边住宅的用钢量进行了调查,在发现周边建成楼盘用钢量在35~40kg/平方米左右后,便给设计单位定出了35kg/ 平方米的目标。
  而这类工作实际上也是一个精细化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问题,在行业调整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这一问题。上述副总经理说:“将更多的钱放置在提高产品的品质上,分配到后期的服务上,为买房者带来更多的实惠才是正道。这也为开发商在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建筑方案出来后,就应该邀请相关专家介入结构设计优化工作,而不是在施工图都已做出来、成本都已算好后才介入。这样就不会带来太多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成本损失。
  上述副总经理就强调,“我们先后做过两个项目,优化设计工作介入时间不同。前者由于受到工期因素的影响,设计优化工作是在施工图已做出来、不影响施工招标的前提下做的。这一优化设计工作就非常复杂,咨询单位给我们提供的方案就印了260页,而由于时间因素,基本没有实现。但我们目前在做的项目都是邀请咨询单位在施工图出来前介入,投入不过几十万元优化设计费,就节省了1000万元的开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