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8383-2020 1

1 总则 8

2 术语和符号 9

2.1 术语 9

2.2 符号 12

3 基本规定 13

4 集成设计 14

4.1 一般规定 14

4.2 模数协调 14

4.3 协同设计 15

5 建筑支撑体 16

5.1 一般规定 16

5.2 材料 17

5.3 场地、地基与基础 18

5.4 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21

5.5 荷载与作用 22

5.6 结构分析和变形验算 29

5.7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 30

5.8 钢结构和组合结构支撑体 32

5.9 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33

5.10 共用部分、共用设备及管线 33

6 建筑填充体 35

6.1 一般规定 35

6.2 建筑 35

6.3 给水与排水 38

6.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9

6.5 电气 40

6.6 智能化 41

7 建筑长寿性能设计 44

7.1 一般规定 44

7.2 建筑填充体耐久性能 44

7.3 结构耐久性能 45

7.4 建筑适应性能 49

8 品质优良性能设计 50

8.1 一般规定 50

8.2 无障碍设计 50

8.3 长期维护性能 51

9 绿色持续性能设计 52

9.1 一般规定 52

9.2 室内环境 52

9.3 室外环境 53

9.4 围护结构 53

10 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 54

10.1 一般规定 54

10.2 勘察阶段 54

10.3 方案设计阶段 55

10.4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55

本标准用词说明 56

引用标准名录 57

附:条文说明 59

1 总则 63

2 术语和符号 65

2.1 术语 65

3 基本规定 69

4 集成设计 71

4.1 一般规定 71

4.2 模数协调 71

4.3 协同设计 73

5 建筑支撑体 74

5.1 一般规定 74

5.2 材料 75

5.3 场地、地基与基础 76

5.4 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79

5.5 荷载与作用 80

5.6 结构分析和变形验算 85

5.7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 86

5.8 钢结构和组合结构支撑体 87

5.9 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87

5.10 共用部分、共用设备及管线 87

6 建筑填充体 89

6.2 建筑 89

6.3 给水与排水 89

6.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90

6.5 电气 91

7 建筑长寿性能设计 92

7.1 一般规定 92

7.2 建筑耐久性能 92

7.3 结构耐久性能 93

7.4 建筑适应性能 95

8 品质优良性能设计 97

8.1 一般规定 97

8.2 无障碍设计 98

9 绿色持续性能设计 99

9.2 室内环境 99

9.4 围护结构 9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