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5176-2021 1
1 总则 10
2 术语和符号 11
2.1 术语 11
2.2 符号 12
3 基本规定 16
4 再生骨料的技术要求、进场检验、运输和储存 20
4.1 技术要求 20
4.2 进场检验 20
4.3 运输和储存 21
5 再生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22
6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24
6.1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24
6.2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25
6.3 砂率 28
6.4 粗、细骨料用量 29
7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30
7.1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30
7.2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31
7.3 砂率 33
7.4 粗、细骨料用量 33
8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 35
8.1 试配 35
8.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36
9 有特殊要求的再生混凝土 41
9.1 抗渗再生混凝土 41
9.2 抗冻再生混凝土 42
9.3 大体积再生混凝土 43
本规程用词说明 45
引用标准名录 46
附:条文说明 48
1 总则 51
2 术语和符号 52
2.1 术语 52
3 基本规定 54
4 再生骨料的技术要求、进场检验、运输和储存 57
4.2 进场检验 57
4.3 运输和储存 57
5 再生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58
6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59
6.1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59
6.2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59
6.3 砂率 61
6.4 粗、细骨料用量 61
7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62
7.1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62
7.2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63
7.3 砂率 64
7.4 粗、细骨料用量 64
8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 66
8.1 试配 66
8.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66
9 有特殊要求的再生混凝土 68
9.1 抗渗再生混凝土 68
9.2 抗冻再生混凝土 68
9.3 大体积再生混凝土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