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CJJ193-2012 1
1总则 11
2术语和符号 12
2.1 术语 12
2.2 符号 13
3基本规定 15
4总体设计 19
4.1 一般规定 19
4.2 总体设计要点 19
5 横断面设计 21
5.1 一般规定 21
5.2 横断面布置 21
5.3 横断面组成宽度 26
5.4 路拱与横坡 29
5.5 缘石 30
6 平面设计 31
6.1 一般规定 31
6.2 直线 31
6.3 平曲线 31
6.4 圆曲线超高 34
6.5 圆曲线加宽 35
6.6 视距 36
6.7 分隔带及缘石开口 37
7 纵断面设计 38
7.1 一般规定 38
7.2 纵坡 38
7.3 坡长 39
7.4 合成坡度 40
7.5 竖曲线 41
8 线形组合设计 42
8.1 一般规定 42
8.2 平、纵、横的线形组合 42
8.3 线形与桥、隧的配合 43
8.4 线形与沿线设施的配合 44
8.5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44
9 道路与道路交叉 46
9.1 一般规定 46
9.2 平面交叉 46
9.3 立体交叉 48
10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50
10.1 一般规定 50
10.2 立体交叉 50
10.3 平面交叉 51
本规范用词说明 54
引用标准名录 55
附:条文说明 57
l 总则 60
2 术语和符号 61
2.l 术语 61
2.2 符号 61
3 基本规定 62
4 总体设计 67
4.1 一般规定 67
4.2 总体设计要点 70
5 横断面设计 73
5.1 一般规定 73
5.2 横断面布置 73
5.3 横断面组成宽度 76
5.4 路拱与横坡 79
5.5 缘石 80
6 平面设计 81
6.1 一般规定 81
6.2 直线 81
6.3 平曲线 82
6.4 圆曲线超高 88
6.5 圆曲线加宽 89
6.6 视距 91
7 纵断面设计 94
7.l 一般规定 94
7.2 纵坡 94
7.3 坡长 96
7.4 合成坡度 97
7.5 竖曲线 97
8 线形组合设计 99
8.1 一般规定 99
8.2 平、纵、横的线形组合 100
8.3 线形与桥、隧的配合 100
8.4 线形与沿线设施的配合 101
8.5 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101
9 道路与道路交叉 103
9.l 一般规定 103
9.2 平面交叉 103
9.3 立体交叉 105
10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110
10.1 一般规定 110
10.2 立体交叉 110
10.3 平面交叉 113
6.6.1 各级道路的停车视距不应小于表6.6.1的规定值。
10.2.1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1 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2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车站、铁路编组场的交叉;
3 行驶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的道路与铁路交叉;
4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除有轨电车道外的城市轨道交通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