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12

2 术语和符号 15

2.1 术语 15

2.2 符号 16

3 场地 19

4 选址与总体布置 21

5 电气设施地震作用 23

6 电气设施 29

6.1 一般规定 29

6.2 设计方法 29

6.3 抗震计算 31

6.4 抗震试验 34

6.5 电气设施布置 35

6.6 电力通信 36

6.7 电气设施安装设计的抗震要求 36

6.8 电气设备的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37

7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建(构)筑物 39

7.1 一般规定 39

7.2 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 41

7.3 钢结构主厂房结构布置和构造措施 44

7.4 集中控制楼、配电装置楼 45

7.5 运煤廊道 45

7.6 变电站建(构)筑物 46

8 送电线路杆塔及微波塔 51

8.1 一般规定 51

8.2 计算要点 52

8.3 构造要求 53

本规范用词说明 54

引用标准名录 55

附:条文说明 56

1 总 则 60

2 术语和符号 64

3 场 地 65

4 选址与总体布置 68

5 电气设施地震作用 71

6 电气设施 73

6.1 一般规定 73

6.2 设计方法 74

6.3 抗震计算 77

6.4 抗震试验 81

6.5 电气设施布置 84

6.6 电力通信 86

6.7 电气设施安装设计的抗震要求 86

6.8 电气设备的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89

7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建(构)筑物 90

7.1 一般规定 90

7.2 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布置和构造要求 92

7.3 钢结构主厂房结构布置和构造措施 96

7.4 集中控制楼、配电装置楼 97

7.5 运煤廊道 97

7.6 变电站建(构)筑物 98

8 送电线路杆塔及微波塔 108

8.1 一般规定 108

8.2 计算要点 110

8.3 构造要求 111

1.0.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力设施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1.0.7 电力设施中的建(构)筑物根据其重要性分为三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要电力设施中发电厂的主要建(构)筑物和输变电工程供电建(构)筑物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为乙类。

2 一般电力设施中的主要建(构)筑物和有连续生产运行设备的建(构)筑物以及公用建(构)筑物、重要材料库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为丙类。

3 乙、丙类以外的次要建(构)筑物为适度设防类,简称为丁类。

1.0.8 电力设施的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或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1.0.10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有关规定。

3.0.6 工程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3.0.6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3.0.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

3.0.6-725.281

 

3.0.8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进行建设时,除保证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规定的方法对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修正。

3.0.9 场地地质勘察应划分对电力设施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并应提供电力设施的场地覆盖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和岩土地震稳定性(滑坡、崩塌等)评价结果,以及对液化地基提供液化判别、液化等级、液化深度等数据。

5.0.1 电气设施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电气设施抗震验算应至少在两个水平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9度时,大跨度设施和长悬臂结构应验算竖向地震作用。

5.0.3 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的有关规定、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及本规范第1.0.9条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根据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应按表5.0.3-1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取电气设施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特征周期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取电气设施所在地反应谱特征周期,并根据场地类别调整确定;或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按电气设施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按表5.0.3-2采用。如按罕遇地震计算时特征周期增加0.05s。

注:周期大于6.0s的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5.0.3-712.351

 

5.0.4 对已编制地震小区划的城市或开展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场地,应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7.1.2 电力设施中的建(构)筑物应根据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和结构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电力设施中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7.1.2确定。

7.1.2-697.439

注:1 表中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部分)。

2 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建(构)筑物的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4 表中运煤廊道是指廊道支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5 当运煤廊道跨度大于24m时,抗震等级应再提高一级。

6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框架对应的抗震等级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应允许比框架适当增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