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17
2 术语和符号 18
2.1 术语 18
2.2 符号 20
3 基本规定 23
3.1 一般规定 23
3.2 设计计算原则 24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26
4 材料 27
4.1 混凝土 27
4.2 钢材及焊接材料 27
4.3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 29
4.4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32
4.5 钢丝绳 33
4.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35
4,7 阻锈剂 35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37
5.1 设计规定 37
5.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37
5.3 受弯构仵斜截面加固计算 39
5.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团计算 41
5.5 构造规定 44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47
6.1 设计规定 47
6.2 加固计算 47
6.3 构造规定 49
7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51
7.l 设计规定 51
7.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51
7.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54
7.4 型钢预应力撑杆的加固计算 55
7.5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58
7.6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65
7.7 型钢预应力撑杆构造规定 67
8 外包型钢加固法 70
8.1 设计规定 70
8.2 外粘型钢加固计算 71
8.3 构造规定 74
9 粘贴钢板加固法 77
9.1 设计规定 77
9.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77
9.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82
9.4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84
9.5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86
9.6 构造规定 86
10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91
l0.1 设计规定 91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92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96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99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101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102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3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 104
1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111
11.1 设计规定 111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113
11.3 构造要求 119
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123
12 增设支点加固法 124
12.1 设计规定 124
12.2 加固计算 124
12.3 构造规定 125
13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128
13.1 设计规定 128
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29
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135
13.4 构造规定 137
14 绕丝加固法 141
14.1 设计规定 141
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141
14.3 构造规定 142
15 植筋技术 143
15.1 设计规定 143
15.2 锚固计算 144
15.3 构造规定 146
16 锚栓技术 149
16.1 设计规定 149
16.2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151
16.3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153
16.4 构造规定 160
17 裂缝修补技术 162
17.1 设计规定 162
17.2 裂缝修补要求 163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164
附录B 既有结构混凝土回弹值龄期修正的规定 167
附录C 锚固用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法之一钢套筒法 168
附录D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方法 172
附录E 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 177
附录F 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 181
本规范用词说明 185
引用标准名录 186
附:条文说明 188
1 总则 194
2 术语和符号 195
2.1 术语 195
2.2 符号 195
3 基本规定 196
3.1 一般规定 196
3.2 设计计算原则 198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200
4 材料 201
4.1 混凝土 201
4.2 钢材及焊接材料 202
4.3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 202
4.4 结构加固用胶粘剂 205
4.5 钢丝绳 208
4.6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210
4.7 阻锈剂 211
5 增大截面加固法 213
5.1 设计规定 213
5.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14
5.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215
5.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15
5.5 构造规定 217
6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219
6.1 设计规定 219
6.2 加固计算 220
6.3 构造规定 220
7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221
7.l 设计规定 221
7.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223
7.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的加固计算 225
7.4 型钢预应力撑杆的加固计算 226
7.5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227
7.6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 229
7.7 型钢预应力撑杆构造规定 229
8 外包型钢加固法 230
8.1 设计规定 230
8.2 外粘型钢加固计算 231
8.3 构造规定 231
9 粘贴钢板加固法 233
9.1 设计规定 233
9.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34
9.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237
9.4 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38
9.5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38
9.6 构造规定 238
10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240
10.1 设计规定 240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41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244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45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245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245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46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围计算 246
l0.9 构造规定 247
1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248
11.1 设计规定 248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248
11.3 构造要求 249
12 增设支点加固法 250
12.l 设计规定 250
12.2 加固计算 251
12.3 构造规定 251
13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252
13.1 设计规定 252
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53
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254
13.4 构造规定 254
14 绕丝加固法 255
14.1 设计规定 255
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255
14.3 构造规定 255
15 植筋技术 257
15.1 设计规定 257
15.2 锚固计算 258
15.3 构造规定 260
16 锚拴技术 261
16.1 设计规定 261
16.2 锚栓钢材承载力验算 262
16.3 基材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263
16.4 构造规定 263
17 裂缝修补技术 265
17.1 设计规定 265
17.2 裂缝修补要求 267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268
附录B 既有结构混凝土回弹值龄期修正的规定 269
附录C 锚固用快固胶粘结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法之一钢套筒法 270
附录D 锚固型快固结构胶抗震性能检验方法 271
附录E 既有混凝土结构钢筋阻锈方法 272
附录F 锚栓连接受力分析方法 273
3.1.8 设计应明确结构加固后的用途。在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4.3.1 纤维复合材的纤维必须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应选用聚丙烯腈基不大于15K的小丝束纤维。
2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芳纶纤维,应选用饱和吸水率不大于4.5%的对位芳香族聚酰胺长丝纤维。且经人工气候老化5000h后,1000MPa应力作用下的蠕变值不应大于0.15mm。
3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玻璃纤维,应选用高强度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或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低于0.8%的无碱玻璃纤维,严禁使用高碱的玻璃纤维和中碱的玻璃纤维。
4 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严禁采用预浸法生产的纤维织物。
4.3.3 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99、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不同品种纤维复合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3.3的规定采用。
4.3.6 对符合安全性要求的纤维织物复合材或纤维复合板材,当与其他结构胶粘剂配套使用时,应对其抗拉强度标准值、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重新做适配性检验。
4.4.2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必须进行粘结抗剪强度检验。检验时,其粘结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为0.90、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
4.4.4 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作为胶粘剂。
4.5.3 钢丝绳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rtk)应按其极限抗拉强度确定,且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以及不低于90%的置信水平。
4.5.4 不锈钢丝绳和镀锌钢丝绳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应按表4.5.4采用。
4.5.6 结构加固用钢丝绳的内部和表面严禁涂有油脂。
15.2.4 植筋用结构胶粘剂的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f|x|应按表15.4.2的规定值采用。当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且采用快固型胶粘剂时,其粘结抗剪强度设计值f|x|应乘以调整系数0.8。
16.2.3 碳钢、合金钢及不锈钢锚栓的钢材强度设计指标必须符合表16.2.3—1和表16.2.3—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