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326-2005 1
1 总则 7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9
2.1 术语 9
2.2 符号和代号 11
3 物探方法与技术 15
3.1 一般规定 15
3.2 电法勘探 18
3.3 探地雷达 37
3.4 地震勘探 41
3.5 弹性波测试 56
3.6 层析成像 61
3.7 水声勘探 65
3.8 放射性测量 67
3.9 综合测井 72
4 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 78
4.1 覆盖层探测 78
4.2 隐伏构造破碎带探测 79
4.3 喀斯特探测 81
4.4 岩体风化带厚度与卸荷带深度探测 83
4.5 软弱灾层探测 84
4.6 滑坡体探测 86
4.7 堤坝隐患探测 87
4.8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 89
4.9 地下水探测 90
4.10 环境放射性检测 92
4.11 建基岩体质量检测 93
4.12 灌浆效果检测 96
4.13 混凝土质量检测 97
4.14 洞室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 99
4.15 洞室松弛圈检测 100
4.16 锚杆锚固质量检测 101
4.17 防渗墙质量检测 102
4.18 堆石(土)体密度和地基承载力检测 103
4.19 钢衬与混凝土接触状况检测 104
4.20 堆石坝面板质量检测 105
4.21 水文地质参数测试 106
4.22 岩土物理和力学参数测试 107
5 物探成果报告 110
5.1 成果报告的编写 110
5.2 成果的审查 111
附录A 物探应用一览表 113
附录B 物性参数表 118
附录C 基本公式及计算图表 120
标准用词说明 138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