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92-2021 1

1 总则 14

2 术语和符号 15

2.1 术语 15

2.2 主要符号 16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20

3.1 一般规定 20

3.2 材料 21

3.3 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21

3.4 结构平面布置 23

3.5 结构竖向布置 25

3.6 楼盖结构 26

3.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26

3.8 构件承载力设计 28

3.9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28

3.10 抗震构造等级 31

3.11 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31

3.12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32

3.13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32

4 荷载和地震作用 33

4.1 竖向荷载 33

4.2 风荷载 33

4.3 地震作用 37

5 结构计算分析 46

5.1 一般规定 46

5.2 计算参数 47

5.3 计算简图处理 48

5.4 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49

5.5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49

5.6 荷载组合的效应 50

6 框架结构设计 51

6.1 一般规定 51

6.2 截面设计 52

6.3 框架梁构造要求 53

6.4 框架柱构造要求 56

6.5 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59

7 剪力墙结构设计 62

7.1 一般规定 62

7.2 截面设计及构造 63

8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71

8.1 一般规定 71

8.2 截面设计及构造 72

9 筒体结构设计 74

9.1 一般规定 74

9.2 框架-核心筒结构 75

9.3 筒中筒结构 75

9.4 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结构 77

9.5 重力柱-核心筒结构 77

10 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79

10.1 一般规定 79

10.2 截面设计与构造 79

11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80

11.1 一般规定 80

11.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80

11.3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85

11.4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 87

11.5 错层结构 87

11.6 连体结构 87

11.7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88

12 混合结构设计 90

12.1 一般规定 90

12.2 结构布置 91

12.3 结构计算 92

12.4 构件设计 93

13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03

13.1 一般规定 103

13.2 地下室设计 105

13.3 基础设计 105

13.4 桩身构造 109

14 结构隔震、消能减震和风振控制设计 111

14.1 一般规定 111

14.2 结构隔震设计 111

14.3 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116

14.4 结构风振控制设计 122

15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127

15.1 一般规定 127

15.2 施工测量 127

15.3 基础施工 128

15.4 垂直运输 128

15.5 脚手架及模板支架 129

15.6 模板工程 130

15.7 钢筋工程 130

15.8 混凝土工程 131

15.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32

15.10 混合结构施工 132

15.11 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 133

15.12 施工安全 133

15.13 高温和雨期施工 134

15.14 台风防御措施 136

15.15 绿色施工 136

15.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137

15.17 BIM技术应用 137

附录A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 139

附录B 广东省基本风压与风荷载体型系数 140

附录C 时域显式随机模拟法 149

C.1 地震动功率谱和人工模拟地震波 149

C.2 线性时域显式随机模拟法 155

C.3 非线性时域显式随机模拟法 158

附录D 墙体稳定验算 160

附录E 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节点设计方法 162

附录F 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 164

F.1 构件设计 164

F.2 连接设计 169

附录G RC梁—圆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环梁承载力设计方法 174

G.1 节点环梁受拉环筋和箍筋的计算 174

G.2 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圆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环梁受拉环筋和箍筋的计算 177

G.3 环梁节点与钢管混凝土柱联结面的抗剪承载力验算 177

附录H 结构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可选择的地震波 179

本规程用词说明 237

引用标准名录 238

条文说明 240

1 总则 246

2 术语和符号 247

2.1 术语 247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248

3.1 一般规定 248

3.2 材料 248

3.4 结构平面布置 248

3.5 结构竖向布置 249

3.6 楼盖结构 250

3.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250

3.8 构件承载力设计 252

3.9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252

3.10 抗震构造等级 254

3.11 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255

3.13 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 255

4 荷载和地震作用 256

4.2 风荷载 256

4.3 地震作用 256

5 结构计算分析 261

5.1 一般规定 261

5.2 计算参数 262

5.3 计算简图处理 262

5.4 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262

5.5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263

6 框架结构设计 264

6.1 一般规定 264

6.2 截面设计 264

6.3 框架梁构造要求 264

6.4 框架柱构造要求 265

6.5 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266

7 剪力墙结构设计 267

7.1 一般规定 267

7.2 截面设计及构造 267

8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269

8.1 一般规定 269

8.2 截面设计及构造 269

9 筒体结构设计 270

9.1 一般规定 270

9.2 框架-核心筒结构 270

9.4 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结构 270

9.5 重力柱-核心筒结构 271

10 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272

10.1 一般规定 272

10.2 截面设计与构造 272

11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73

11.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273

11.3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273

11.5 错层结构 274

11.6 连体结构 275

11.7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275

12 混合结构设计 276

12.2 结构布置 276

12.4 构件设计 276

13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278

13.1 一般规定 278

13.2 地下室设计 278

13.3 基础设计 278

14 结构隔震、消能减震和风振控制设计 280

14.1 一般规定 280

14.2 结构隔震设计 280

14.3 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281

14.4 结构风振控制设计 284

15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286

15.1 一般规定 286

15.5 脚手架及模板支架 286

15.8 混凝土工程 286

15.10 混合结构施工 286

15.12 施工安全 286

15.13 高温和雨期施工 287

15.15 绿色施工 287

15.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288

附录B 广东省基本风压与风荷载体型系数 289

附录E 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节点设计方法 290

附录F 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 294

F.1 构件设计 294

附录G RC梁—圆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环梁承载力设计方法 295

G.1 节点环梁受拉环筋和箍筋的计算 295

G.3 环梁节点与钢管混凝土柱联结面的抗剪承载力验算 296

附录H 结构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可选择的地震波 30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