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共分19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矿床地质、本文地质、岩石力学、露天开采、砂矿开采、地下开采、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矿井通风、充填、竖井提升、斜井(坡)提升、坑内运输、压气设施、破碎站、排水与排泥、索道运输。

GB50771-2012 1 

1 总则 15 

2 术语和符号 16 

2.1 术语 16 

2.2 符号 17 

3 基本规定 19 

4 矿床地质 24 

4.1 工业指标制定 24 

4.2 选矿试样采取设计 24 

4.3 资源储量估算 25 

4.4 基建和生产勘探 26 

5 水文地质 18 

5.1 涌水量计算 28 

5.2 地面和井下防水 30 

5.3 矿床疏干 31 

5.4 防渗帷幕 33 

6 岩石力学 35 

6.1 岩体质量分类和地应力计算 35 

6.2 露天边拨角的选取及边坡稳定性监测 38 

6.3 井下工程稳定性评价 40 

7 露天开采 43 

7.1 露天开采境界 43 

7.2 露天矿山生产能力 45 

7.3 基建与采剥进度计划 46 

7.4 开拓运输 47 

7.5 穿孔、爆破工艺 51 

7.6 装载工艺 54 

7.7 设各选择 56 

7.8 排土场 57 

7.9 硐室爆破 58 

7.10 露天采场复垦 59 

8 砂矿开采 61 

8.1 水力开采 61 

8.2 挖掘船开采 65 

8.3 机械开采 67 

9 地下开采 68 

9.1 矿山生产能力 68 

9.2 开采岩移范围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倮护 70 

9.3 矿床开拓 73 

9.4 空场采矿法 77 

9.5 充填采矿法 81 

9.6 崩落采矿法 83 

9.7 凿岩爆破 88 

9.8 回采出矿 88 

9.9 基建与采掘进度计划 90 

9.10 设备选择 91 

10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 92 

10.1 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 92 

10.2 露天转地下开采 93 

10.3 地下转露天开采 95 

11 矿井通风 96 

11.1 通风系统 96 

11.2 风量计算与分配 98 

11.3 通风构筑物 101 

11.4 坑内环境与气象 102 

11.5 主通风装置与设施 104 

12 充填 107 

12.1 充填材料 107 

12.2 充填能力计算 107 

12.3 充填料制备站 108 

12.4 充填料输送 110 

13 竖井提升 112 

13.1 提升设备选择与配置 112 

13.2 主要提升参数的选取和计算 114 

13.3 提升容器与平衡锤 116 

13.4 提升钢丝绳及钢丝绳罐道 117 

13.5 竖井提升装置 118 

13.6 井口与井底车场 121 

13.7 箕斗装载与粉矿回收 122 

14 斜井(坡)提升 123 

14.1 提升设备选择与配置 123 

14.2 主耍提升参数的选取与计算 124 

14.3 提升容器与提升钢丝绳 126 

14.4 斜井提升装置 126 

14.5 斜井与车场连接 128 

14.6 斜井或斜坡箕斗装载与粉矿回收 129 

15 坑内运输 130 

15.1 机车运输 130 

15.2 无轨运输 133 

15.3 带式输送机运输 135 

16 压气设施 139 

16.1 站址选择 139 

16.2 设备选择与计算 139 

16.3 站房布置 140 

16.4 储气罐 141 

16.5 空气压缩机冷却用水 142 

16.6 压缩空气管网 143 

17 破碎站 145 

17.1 露天破碎站 145 

17.2 井下破碎站 146 

18 排水与排泥 148 

18.1 露天矿排水 148 

18.2 井下排水 150 

18.3 井下排泥 153 

19 索道运输 154 

19.1 适用条件和主要设计参数 154 

19.2 索道线路的选择与设计 158 

19.3 索道的站址选择与站房设计 159 

19.4 索道设备的选型与设计 162 

本规范用词说明 166 

引用标准名录 167 

附:条文说明 169 

3 基本规定 174 

4 矿床地质 177 

4.1 工业指标制定 177 

4.2 选矿试样采取设计 179 

4.3 资源储量估算 179 

4.4 基建和生产勘探 180 

5 水文地质 183 

5.1 涌水量计算 183 

5.2 地面和井下防水 184 

5.3 矿床疏干 184 

5.4 防渗帷幕 185 

6 岩石力学 188 

6.1 岩体质量分类和地应力计算 188 

6.2 露天边坡角的选取及边坡稳定性监测 188 

6.3 井下工程稳定性评价 189 

7 露天开采 192 

7.1 露天开采境界 192 

7.2 露天矿山生产能力 193 

7.3 基建与采剥进度计划 194 

7.4 开拓运输 195 

7.5 穿孔、爆破工艺 197 

7.6 装载工艺 199 

7.7 设备选择 200 

7.8 排土场 201 

7.9 硐室爆破 201 

7.10 露天采场复垦 202 

8 砂矿开采 203 

8.1 水力开采 203 

8.2 挖掘船开采 204 

9 地下开采 207 

9.1 矿山生产能力 207 

9.2 开采岩移范围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保护 208 

9.3 矿床开拓 208 

9.4 空场采矿法 214 

9.5 充填采矿法 219 

9.6 崩落采矿法 222 

9.7 凿岩爆破 228 

9.8 回采出矿 228 

9.9 基建与采掘进度计划 229 

9.10 设各选择 230 

10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 231 

10.1 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 231 

10.2 露天转地下开采 233 

10.3 地下转露天开采 235 

11 矿井通风 237 

11.1 通风系统 237 

11.2 风量计算与分配 241 

11.3 通风构筑物 243 

11.4 坑内环境与气象 244 

11.5 主通风装置与设施 245 

12 充填 247 

12.1 充填材料 247 

12.2 充填能力计算 248 

12.3 充填料制备站 248 

12.4 充填料输送 249 

13 竖井提升 251 

13.1 提升设各选择与配置 251 

13.2 主要提升参数的选取和计算 252 

13.3 提升容器与平衡锤 253 

13.4 提升钢丝绳及钢丝绳罐道 254 

13.5 竖井提升装置 256 

13.6 井口与井底车场 260 

13.7 箕斗装载与粉矿回收 261 

14 斜井(坡)提升 262 

14.1 提升设备选择与配置 262 

14.2 主要提升参数的选取与计算 263 

14.3 提升容器与提升钢丝绳 264 

14.4 斜井提升装置 264 

14.5 斜井与车场连接 265 

15 坑内运输 266 

15.1 机车运输 266 

15.2 无轨运输 269 

15.3 带式输送机运输 271 

16 压气设施 275 

16.1 站址选择 275 

16.2 设备选择与计算 276 

16.3 站房布置 277 

16.4 储气罐 278 

16.5 空气压缩机冷却用水 279 

16.6 压缩空气管网 280 

17 破碎站 282 

17.1 露天破碎站 282 

17.2 井下破碎站 282 

18 排水与排泥 284 

18.1 露天矿排水 284 

18.2 井下排水 285 

18.3 井下排泥 287 

19 索道运输 289 

19.1 使用条件和主要设计参数 289 

19.2 索道线路的选择与设计 291 

19.3 索道的站址选择与站房设计 293 

19.4 索道设备的选型与设计 294 

3.0.6 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必须有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安全防护技术装备。

5.2.4 存在突水危害的地下矿山,必须采用超前探水或其他防水措施。

5.2.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在关键巷道内设置防水门。同一矿区的水文条件复杂程度明显不同时,在通往强含水带、积水区和有大量突然涌水危险区域的巷道,以及专用的截水、放水巷道内也应设置防水门。防水门应设置在岩石稳固的地点。

7.4.15 露天矿山道路,在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山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基和高边坡路段的外侧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堤,安全防护堤的高度不应低于车轮直径的0.4倍。

9.3.1 开拓井巷位置及井口工业场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竖井、斜井、平硐、斜坡道等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

3 每个矿井应至少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30m;大型矿井,矿床地质条件复杂,且走向长度一翼超过1000m时,应在矿体端部增设安全出口。

9.3.3 斜井开拓应符合下列规定:

4 斜井下部车场应设置躲避硐室。

9.3.9 主溜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3 主溜井装矿硐室应设置专用安全通道。

9.4.8 分段空场采矿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4 同一矿体的上下相邻阶段和同一阶段相邻平行矿体的矿房和矿柱布置,其规格应相同,上下和前后应相互对应;

5 除作为回采、运输、充填和通风的巷道外,不得在采场顶柱内开掘其他巷道。

10.3.1 地下开采转为露天开采时,应将全部地下巷道、采空区和矿柱的位置绘制在矿山平、剖面对照图上。地下巷道和采空区的处理方法应在设计中确定,大型采空区的处理方法应做专题研究。重要矿山工程不应布置在地下开采的移动范围内。

11.2.1 矿井总风量应等于矿井需风量乘以矿井需风量备用系数K,K值可取1.20~1.45。矿井需风量应按下列规定分别计算,并应取其中最大值:

2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时,矿井需风量不应少于每人4m³/min。

3 有柴油设备运行的矿井需风量,应按同时作业机台数每千瓦供风量4m³/min计算。

11.2.2 回采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排尘风速所需风量计算,排尘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应小于0.15m/s。

2 巷道型采场不应小于0,25m/s。

3 电耙道和二次破碎巷道不应小于0.5m/s。

4 无轨装载设备作业的工作面不应小于0.4m/s。

11.2.7 矿井风量分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所有需风点和有风流通过的井巷,平均最高风速不应超过表11.2.7的规定。

图片575.275

13.6.5 采用钢丝绳罐道的罐笼提升系统,中间各阶段应设置稳罐装置。

14.1.3 斜井井筒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 串车提升斜井应设置常闭式防跑车装置,斜井上部和中间车场应设置阻车器或挡车栏。

18.1.1 露天矿山应设置专用的防洪、排洪设施。汇水面积大的山坡露天矿山,应在露天开采境界外或露天边坡上设置截水沟。

18.2.3 井下排水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下主要排水设备应至少由同类型的3台泵组成。工作水泵应能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应能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