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基本规定;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超长结构的预应力设计;8.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及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9.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1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混凝土结构设计;11.构造规定。

JGJ369-2016 1 

1 总则 13 

2 术语和符号 14 

2.1 术语 14 

2.2 符号 16 

3 材料 22 

3.1 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 22 

3.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23 

3.3 预应力筋用锚具和连接器 25 

3.4 孔道与灌浆材料 26 

4 基本规定 27 

4.1 一般规定 27 

4.2 结构内力分析 29 

4.3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29 

4.4 施丁阶段验算 39 

4.5 抗震设计 40 

4.6 耐久性规定 41 

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44 

5.1 一般规定 44 

5.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1 

5.3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55 

5.4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57 

5.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0 

5.6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66 

5.7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68 

5.8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及锚固区设计 71 

5.9 疲劳验算 76 

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0 

6.1 应力验算 80 

6.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83 

6.3 裂缝控制验算 86 

7 超长结构的预应力设计 93 

7.1 一般规定 93 

7.2 计算分析 93 

7.3 设计原则 94 

7.4 构造措施及施工要求 96 

8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及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 98 

8.1 一般规定 98 

8.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00 

8.3 裂缝宽度验算 106 

8.4 挠度验算 110 

9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112 

9.1 一般规定 112 

9.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13 

9.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14 

9.4 构造要求 116 

1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20 

10.1 一般规定 22 

10.2 预应力损失 120 

10.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121 

10.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26 

10.5 构造要求 127 

11 构造规定 128 

11.1 一般规定 128 

11.2 先张构件 130 

11.3 后张构件 131 

附录A 常用线型布筋形式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约束次内力计算公式 134 

附录B 常用体外预应力线型布置及次内力计算 136 

本规范用词说明 140 

引用标准名录 141 

附:条文说明 142 

1 总则 146 

2 术语和符号 147 

2.1 术语 147 

3 材料 148 

3.1 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 148 

3.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150 

3.3 预应力筋用锚具和连接器 151 

3.4 孔道与灌浆材料 154 

4 基本规定 155 

4.1 一般规定 155 

4.2 结构内力分析 157 

4.3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158 

4.4 施工阶段验算 159 

4.5 抗震设计 160 

4.6 耐久性规定 160 

5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63 

5.1 一般规定 163 

5.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63 

5.3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165 

5.4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166 

5.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67 

5.6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169 

5.7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70 

5.8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及锚固区设计 172 

5.9 疲劳验算 174 

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75 

6.1 应力验算 175 

6.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176 

6.3 裂缝控制验算 177 

7 超长结构的预应力设计 178 

7.1 一般规定 178 

7.2 计算分析 181 

7.3 设计原则 182 

7.4 构造措施及施工要求 183 

8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及预应力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 187 

8.1 一般规定 187 

8.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90 

8.3 裂缝宽度验算 191 

8.4 挠度验算 192 

9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193 

9.1 一般规定 193 

9.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94 

9.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95 

9.4 构造要求 196 

10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预应力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97 

10.1 一般规定 197 

10.2 预应力损失 198 

10.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198 

10.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200 

10.5 构造要求 200 

11 构造规定 201 

11.1 一般规定 201 

11.2 先张构件 201 

11.3 后张构件 201 

4.1.1 预应力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4.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超静定结构,相应的次弯矩、次剪力及次轴力等应参与组合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γp应取1.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γp应取1.0。

2 对参与组合的预应力作用效应项,对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承载力有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γo应取1.0 。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γo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