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437-2018 1
1 总则 11
2 术语和符号 12
2.1 术语 12
2.2 符号 13
3 基本规定 15
4 地下病害体分类 17
5 技术准备 20
6 地下病害体探测 21
6.1 一般规定 21
6.2 探地雷达法 22
6.3 高密度电阻率法 28
6.4 瞬态面波法 31
6.5 微动勘探法 33
6.6 地震映像法 35
6.7 瞬变电磁法 37
7 地下病害体验证 40
8 地下病害体风险评估 42
8.1 一般规定 42
8.2 风险影响因素调查 42
8.3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 43
8.4 风险后果评价 47
8. 5 风险等级划分与控制对策 50
9 成果编制与信息化管理 52
9.1 一般规定 52
9.2 成果编制 52
9.3 信息化管理 53
附录A 探地雷达法现场探测记录单 55
附录B 高密度电阻率法现场探测记录单 56
附录C 瞬态面波法现场探测记录单 57
附录D 微动勘探法现场探测记录单 58
附录E 地震映像法现场探测记录单 59
附录F 瞬变电磁法现场探测记录单 60
附录G 地下病害体成果统计表 61
附录H 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代号和图例 62
本标准用词说明 63
引用标准名录 64
附:条文说明 65
1 总则 68
2 术语和符号 69
2.1 术语 69
3 基本规定 70
4 地下病害体分类 72
5 技术准备 74
6 地下病害体探测 76
6.1 一般规定 76
6.2 探地雷达法 77
6.3 高密度电阻率法 88
6.4 瞬态面波法 88
6.5 微动勘探法 89
6.6 地震映像法 93
6.7 瞬变电磁法 94
7 地下病害体验证 97
8 地下病害体风险评估 98
8.1 一般规定 98
8.3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 98
8.4 风险后果评价 99
8.5 风险等级划分与控制对策 99
9 成果编制与信息化管理 100
9.1 一般规定 100
9.2 成果编制 100
9.3 信息化管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