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车辆;4感应板;5限界;6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7线路;8轨道与路基;9车站建筑;10高架结构;11地下结构;12工程防水;13通风、空调与采暖;14给水与排水;15供电;16通信系统;17信号系统;18综合监控;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⒛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21自动售检票系统;22门禁;23屏蔽门;24车站乘客输送设各;25运营控制中心;26车辆基地;27防灾;28环境保护。
CJJ167-2012 1
1 总则 22
2 术语 23
3 车辆 24
3.1 一般规定 24
3.2 车辆类型和载客量计算 24
3.3 电传动系统 25
3.4 其他 26
4 感应板 27
4.l 一般规定 27
4.2 感应板结构形式 27
4.3 布置形式和连接方式 28
5 限界 29
5.1 一般规定 29
5.2 制定限界的基本参数 29
5.3 建筑限界的计算方法 31
6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36
6.1 一般规定 36
6.2 行车组织 36
6.3 配线和辅助线 37
6.4 列车牵引计算 38
6.5 运营管理 39
6.6 组织机构与定员 39
7 线路 40
7.1 一般规定 40
7.2 线路平面 41
7.3 线路纵断面 45
7.4 安全线 46
8 轨道与路基 48
8.1 一般规定 48
8.2 曲线超高与轨距加宽 48
8.3 钢轨及无缝线路 49
8.4 扣件、轨枕及轨下基础 50
8.5 道岔及基础 52
8.6 轨道减振结构 54
8.7 轨道附属设各及安全设备 54
8.8 线路标志及有关信号标志 54
8.9 路基 55
9 车站建筑 57
9.1 一般规定 57
9.2 车站总平面 58
9.3 车站平面 58
9.4 车站内设计通过能力、最小宽度、最小高度 61
9.5 车站环境 63
9.6 车站竖向交通 65
9.7 无障碍设施 65
9.8 车站设备布置 66
9.9 建筑节能 67
10 高架结构 68
10.1 一般规定 68
10.2 荷载 70
10.3 结构设计 75
10.4 构造要求 76
10.5 车站高架结构 77
11 地下结构 79
11.l 一般规定 79
11.2 荷载 80
11.3 工程材料 82
11.4 明挖法施工的结构 83
11.5 盾构法施工的结构 85
11.6 矿山法施工的结构 87
11.7 构造要求 88
12 工程防水 90
12.1 一般规定 90
12.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91
12.3 附加防水层 92
12.4 地下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93
12.5 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 95
12.6 盾构隧道防水 96
13 通风、空调与采暖 98
13.1 一般规定 98
13.2 地下线的通风、空调 99
13.3 控制与监测 103
13.4 空调冷热源及输配系统 104
13.5 高架线和地面线的通风、空调与采暖 105
13.6 其他地面建筑物的通风、空调与采暖 106
13.7 消声与减振 107
14 给水与排水 108
14.1 一般规定 108
14.2 给水 108
l4.3 排水 110
14.4 车辆基地及停车场给水与排水 113
15 供电 116
15.1 一般规定 116
15.2 变电所 117
15.3 牵引网 122
15.4 电缆 125
15.5 动力与照明 128
15.6 电力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 130
15.7 杂散电流防护与接地 133
16 通信系统 137
16.1 一般规定 137
16.2 专用通信传输系统 138
16.3 专用通信公务电话系统 138
16.4 专用通信专用电话系统 139
16.5 专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 140
16.6 专用通信广播系统 141
16.7 专用通信时钟系统 142
16.8 专用通信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143
16.9 专用通信乘客信息显示系统 144
16.10 专用通信电源及接地 144
16.11 专用通信集中告警系统 145
16.12 民用通信系统 145
16.13 公安通信系统 146
16.14 通信系统用房 146
16.15 通信系统光缆、电缆 147
17 信号系统 149
17.l 一般规定 149
17.2 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 149
17.3 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 151
17.4 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 153
17.5 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 155
17.6 车辆基地及停车场信号系统 156
17.7 其他 157
18 综合监控 159
18.1 一般规定 159
18.2 系统设置原则 159
18.3 系统基本功能 160
18.4 硬件基本要求 161
18.5 软件基本要求 161
18.6 系统性能指标 162
18.7 其他 162
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63
19.1 一般规定 163
19.2 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63
19.3 火灾探测器和报警装置的设置 165
19.4 消防控制室 166
19.5 系统供电与接地 166
19.6 布线 167
20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168
20.1 一般规定 168
20.2 系统的基本功能 168
20.3 硬件设备配置 169
20.4 软件基本要求 171
2O.5 系统网络结构、功能及要求 172
20.6 布线与接地 173
21 自动售检票系统 175
21.1 一般规定 175
21.2 票制、票务和管理模式 176
21.3 系统构成和要求 176
21.4 自动售检票系统功能 177
21.5 设备配置计算和参数 179
21.6 车站公共区售检票终端设各的布置 179
21.7 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相关专业的接口和功能要求 180
22 门禁 182
22.1 一般规定 182
22.2 组成及功能 182
22.3 与相关系统、专业的接口 184
23 屏蔽门 185
23.1 一般规定 185
23.2 布置与结构 185
23.3 运行与控制 186
23.4 供电与接地 187
23.5 其他 188
24 车站乘客输送设各 189
24.1 一般规定 189
24.2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 189
24.3 电梯 190
24.4 轮椅升降机 191
25 运营控制中心 192
25.1 一般规定 192
25.2 工艺设计 192
25.3 建筑与装修 195
25.4 布线 196
25.5 供电、防雷与接地 196
25.6 通风、空调与采暖 196
25.7 照明与应急照明 197
25.8 消防与安全 197
26 车辆基地 199
26.l —般规定 199
26.2 车辆段的功能与规模 199
26.3 总平面布置 201
26.4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204
26.5 车辆检修设施 208
26.6 设备维修与动力设施 214
26.7 综合维修中心 214
26.8 物资总库 215
26.9 救援设施 215
26.10 站场、路基与排水 216
26.11 消防与安全 217
26.12 其他 217
27 防灾 219
27.1 一般规定 219
27.2 建筑防火 219
27.3 区间紧急疏散 223
27.4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224
27.5 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 226
27.6 防灾通信 229
27.7 防灾用电、电气防火与疏散指示标志 229
27.8 其他灾害预防 230
27.9 救援保障 231
28 环境保护 232
28.1 一般规定 232
28.2 噪声 232
28.3 振动 234
28.4 空气质量 234
28.5 废水 234
28.6 其他 235
附录A 曲线地段设各限界计算方法 236
附录B LB型车限界图 240
附录C LB型车隧道内建筑限界图 245
附录D LB型车高架区间建筑限界图 249
本规范用词说明 250
引用标准名录 251
附:条文说明 254
1 总则 262
3 车辆 264
3.1 一般规定 264
3.2 车辆类型和载客量计算 264
3.3 电传动系统 265
3.4 其他 266
4 感应板 267
4.1 一般规定 267
4.2 感应板结构形式 268
4.3 布置形式和连接方式 269
5 限界 270
5.1 一般规定 270
5.2 制定限界的基本参数 271
5.3 建筑限界的计算方法 271
6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275
6.1 一般规定 275
6.2 行车组织 276
6.3 配线和辅助线 277
6.4 列车牵引计算 278
6.5 运营管理 279
7 线路 280
7.1 一般规定 280
7.2 线路平面 282
7.3 线路纵断面 290
7.4 安全线 294
8 轨道与路基 296
8.1 一般规定 296
8.2 曲线超高与轨距加宽 297
8.3 钢轨及无缝线路 298
8.4 扣件、轨枕及轨下基础 299
8.5 道岔及基础 302
8.6 轨道减振结构 302
8.7 轨道附属设各及安全设备 303
9 车站建筑 305
9.1 一般规定 305
9.2 车站总平面 305
9.3 车站平面 305
9.4 车站内设计通过能力、最小宽度、最小高度 307
9.5 车站环境 308
9.6 车站竖向交通 308
9.7 无障碍设施 308
9.8 车站设备布置 308
10 高架结构 310
10.1 一般规定 310
10.2 荷载 310
10.3 结构设计 311
10.4 构造要求 311
10.5 车站高架结构 311
11 地下结构 312
11.1 一般规定 312
11.2 荷载 315
11.3 工程材料 315
11.6 矿山法施工的结构 316
11.7 构造要求 316
12 工程防水 317
12.1 一般规定 317
12.5 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 317
13 通风、空调与采暖 318
13.1 一般规定 318
13.2 地下线的通风、空调 319
13.4 空调冷热源及输配系统 325
13.5 高架线和地面线的通风、空调与采暖 326
14 给水与排水 327
14.1 一般规定 327
14.2 给水 327
14.3 羽乍水 328
14.4 车辆基地及停车场给水与排水 328
15 供电 329
15.1 一般规定 329
15.2 变电所 330
15.3 牵引网 333
15.4 电缆 334
15.5 动力与照明 334
15.6 电力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 334
15.7 杂散电流防护与接地 335
16 通信系统 336
16.1 一般规定 336
16.2 专用通信传输系统 336
16.3 专用通信公务电话系统 337
16.5 专用通信无线通信系统 337
16.8 专用通信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337
16.9 专用通信乘客信息显示系统 338
16.12 民用通信系统 338
16.13 公安通信系统 338
17 信号系统 339
17.1 一般规定 339
17.2 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 339
17.3 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 339
17.4 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 340
17.5 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 340
17.7 其他 341
18 综合监控 342
18.1 一般规定 342
18.3 系统基本功能 346
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47
19.1 一般规定 347
19.2 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347
19.3 火灾探测器和报警装置的设置 348
20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350
20.1 一般规定 350
20.2 系统的基本功能 350
20.3 硬仵设备配置 356
20.4 软件基本要求 357
20.5 系统网络结构、功能及要求 357
20.6 布线与接地 357
21 自动售检票系统 359
21.1 一般规定 359
21.2 票制、票务和管理模式 360
21.3 系统构成和要求 360
21.4 自动售检票系统功能 361
21.5 设备配置计算和参数 361
21.6 车站公共区售检票终端设备的布置 365
21.7 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相关专业的接口和功能要求 366
22 门禁 367
22.1 一般规定 367
23 屏蔽门 368
23.1 一般规定 368
23.2 布置与结构 368
23.3 运行与控制 368
23.4 供电与接地 369
23.5 其他 369
24 车站乘客输送设各 370
24.2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 370
24.4 轮椅升降机 370
25 运营控制中心 371
25.l —般规定 371
25.2 工艺设计 372
25.3 建筑与装修 377
25.4 布线 379
25.5 供电、防雷与接地 380
25.6 通风、空调与采暖 380
25.7 照明与应急照明 381
25.8 消防与安全 381
26 车辆基地 383
26.1 —般规定 383
26.2 车辆段的功能与规模 383
26.3 总平面布置 384
26.4 车辆运用整各设施 384
26.9 救援设施 385
26.10 站场、路基与排水 385
27 防灾 386
27.1 一般规定 386
27.2 建筑防火 387
27.3 区间紧急疏散 389
27.4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391
27.5 防烟、羽0烟与事故通风 392
27.6 防灾通信 393
27.7 防灾用电、电气防火与疏散指示标志 394
27.8 其他灾害预防 395
27.9 救援保障 395
28 环境保护 397
28.1 一般规定 397
28.2 噪声 397
28.3 振动 398
28.4 空气质量 398
28.5 废水 399
28.6 其他 399
4.1.2 感应板铺装设计值应严格控制与车载直线电机间的气隙,误差应控制在2mm范围内,并应满足车辆牵引和启制动要求。
7.2.1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根据列车设计运行速度和工程难易程度经比选确定,线路平面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表7.2.1规定的数值。
注:除同心圆曲线外,曲线半径宜以10m的倍数取值。
7.3.10 车站有效站台长度和道岔范围内不得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离开道岔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5m。
7.3.11 碎石道床线路竖曲线不得与平面缓和曲线重叠;当不设平面缓和曲线时,竖曲线不得与超高顺坡段重叠;当整体道床曲线地段的其每一侧单根钢轨的超高顺坡率大于或等于1.5‰时,该缓和曲线地段不得与纵断面竖曲线重叠。
8.6.3 轨道减振结构应满足车辆气隙的要求,在列车动载条件作用下感应板相对钢轨顶面弹性变化量不应大于1.5mm。
16.1.7 专用通信系统应满足正常运营方式和灾害运营方式的需求。在正常运营方式时,应能为运营、维护调度指挥提供保障;在灾害运行方式时,应能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使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