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人民政府,试验区管委会,各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
经十三届州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西双版纳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6-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8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西双版纳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30年)
2018年8月
目录
前言 6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7
(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 7
(二)网络普及运用不断提高 9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9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及趋势 10
(一)发展机遇 10
(二)发展趋势 12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3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13
2.需求导向、创新引领 14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4
4.立足本期,科学前瞻 14
5.集约建设,共享协同 14
(三)发展目标 15
(四)通信基础设施发展需求 16
1.通信用户发展预测………………………………..………16
2.“互联网+”发展的需求……………………………………………..16
四、发展任务 16
(一)通信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17
1.着力改善通信机房服务质量……………………………………….17
2.着力提升通信光缆普及运用……………………………………….17
3.着力加快通信基站建设步伐……………………………………….17
(二)共建共享及环境保护 21
1.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21
2.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环境保护……………………………………….21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重点工程 22
1.主要工作任务…………………………………………………………….22
2.重点工程……………………………………………………………………23
五、保障措施 27
(一)加强组织协调 27
(二)强化依法治理 27
(三)加大投资力度 28
(四)完善政策扶持 28
(五)营造良好环境 29
前言
《西双版纳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纲领和指导思想,是今后西双版纳州通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在对西双版纳州“十二五”通信基础设施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双版纳州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构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西双版纳州“十二五”时期通信业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效、经验等。提出今后西双版纳州通信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引领未来西双版纳州通信业发展的蓝图,是西双版纳州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谱写中国梦西双版纳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西双版纳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州分公司委托西双版纳州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及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已通过评审)是本规划配套的主体实施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二五”时期,西双版纳州以提升“智慧西双版纳”通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为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文件,全力实施“宽带西双版纳”“无线城市”“网络乡村”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动以光纤为核心的固定宽带网络、以3G/4G为核心的移动通信网络、以光纤化双向化为核心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新一代互联网建设,加速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规划期内,全州已累计完成投资5.95亿,通信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信息网络承载和覆盖能力显著加强,地区和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总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
在固定宽带建设领域,截至2015年底,全州光缆总长度超过4.53万公里;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达到34.7万户。长途光缆纤芯长度达到28.87万芯公里,本地光缆纤芯长度达到59.9万芯公里,互联网宽带全部接通32个乡镇(街道)及所有农场,网络总出口带宽达到1500Gbps。3G/4G网络建设覆盖所有城区、乡镇、行政村,WiFi热点建设覆盖主要城市公共区域和家庭。
西双版纳州2015年通信基站分布图(绿色圆点为基站分布点)
在移动网络建设领域,截至2015年底,全州移动基站总数达4257座,机房2840个。其中移动租用铁塔3150座、电信租用铁塔1481座、联通租用铁塔959座。景洪市基站数2001个,其中农村区域971个;勐海县基站数1039个,其中农村区域843个;勐腊县基站数1178个,其中农村区域843个。室分站址总数315个,站址共享率26.5%,平均站址租户数1.28户。“十二五”期间,西双版纳州铁塔公司通过有效整合和共享,减少基站建设1175座,节约土地占用105.75亩。全州基站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范围全覆盖。每平方公里移动基站数达到0.17个,3G网络覆盖全州所有区域,4G网络全面发展,实现全州所有县市、县城主要城区及中心镇区全覆盖。
附表1:站址现状及投资表
站址数量(个) |
投资(万元) |
|
景洪市 |
1390 |
27800 |
勐海县 |
684 |
13680 |
勐腊县 |
902 |
18040 |
总计 |
2976 |
59520 |
在广播电视网络建设领域。大力推进广电网络光纤化双向化改造和优化,加快内容集成系统平台建设和新型智能终端推广,为大规模发展高清互动电视用户奠定基础。截至2015年底,有线数字电视开通32个乡镇171个行政村。
(二)网络普及应用不断提高
截至2015年底,全州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含广电宽带)达到30.3万户;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超过30M。全州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92.4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9.39部/百人;3G/4G用户数达147.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27.68万户。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西双版纳州“十二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改扩建带来基站资源的拆迁重建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加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环节多、协调难度大,形成我州城市公共绿地及新区规划与基站建设脱节;二是现有通信机房总规模略显不足,特别在乡镇和农村区域有待加强建设;三是通信管道对市政道路的覆盖率需进一步提高,部分早期建设的管道管孔利用率高,需要进行扩容;四是随着全州光网建设的日渐深入,接入层光缆、大芯数骨干层光缆需求成倍增长,需要对现有光缆网进行扩容和补充;五是当前通信基站能基本满足基础覆盖的需求,但随着4G用户的增长及5G技术的发展,现有资源无法满足精细覆盖及容量保障的要求;六是在“互联网+”形势下,西双版纳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及趋势
(一)发展机遇
从国家和省的层面来看,国家和省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旨在通过加强高速宽带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助力“新五化”同步发展,为“互联网+”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2016年8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明确要求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通知》《关于开展“宽带中国”2015云南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切实推进“宽带版纳”“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有效促进全州通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从西双版纳州情况来看,全州上下正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州委八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努力扩大沿边开发开放,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目标奋力迈进。同时,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西双版纳州作为开发开放的前沿,是通向东南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为西双版纳州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全面推进,国务院批准设立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有利于进一步凸显西双版纳的开放优势,使之成为周边国家合作投资的热点地区、开放云南的前沿阵地。
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新技术、新业态对行业现有的盈利模式、管理模式、产业政策等产生了冲击,管制政策日趋开放。鼓励民资入局,降低准入门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互联网+”助推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提出新要求和发展机遇。
(二)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5G)、下一代互联网(IPV6)、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步入快速发展期。云计算市场规模迅速增大、行业标准逐步确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环境逐渐成熟。移动通信技术将加快向5G演进,并进入商用。下一代互联网正在向以SDN/NFV为核心的高智能网络架构演进,要求网络具备全面的IPv6支持能力。“互联网+”催生信息消费新业态,高速互联网、IPTV、4K高清视频、云存储等创新应用也将加速发展,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迅速增大。同时,亟需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满足聚集区内企业的高带宽专线服务等需求,有力推动全州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互联网+”行动计划和网络强国战略,切实有效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为目标,着力推进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强化通信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和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城乡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数字差距;大力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全面促进新常态下西双版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政府和市场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引导功能,强化建设管理、服务和监管,创造公平竞争和互利共赢的发展环境;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需求导向、创新引领。把满足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福祉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通信基础设施技术、产品、业态、模式创新与普及应用,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全州通信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城市总体规划、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标准规范为依据,科学预测各类通信用户规模,根据城市发展布局、人口分布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统筹各类通信管线、宽带网络建设和建设时序,充分考虑综合管廊建设的衔接,合理布局通信管道、通信光缆、通信机房、通信基站等各类通信设施。
4.立足本期,科学前瞻。以“十三五”规划期内通信发展为根本,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相应的配套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为开展道路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绿地等规划提供通信需求。同时适度前瞻通信技术发展,保障当前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可持续地满足未来通信发展需求,实现前后向兼容。
5.集约建设,共享协同。以确保通信基础设施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大力推进集约化的建设模式和升级改造。打破行业壁垒,推进跨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通信资源共建共享和管理协同,减少社会成本。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总体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州光网全面建成,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光纤到户;4G网络城乡全面覆盖,州大数据服务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建设初具规模;通信基础设施服务两化深度融合能力明显增强。
——着力推进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着力推进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完成新建通信铁塔基站共计1796个。支撑西双版纳州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助力西双版纳州主动服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东南亚辐射作用,提升区位竞争优势。
——到2030年,完成西双版纳州城市通信无线基础新建通信铁塔基站共计4418个。全面建成“城市管理精准可靠,公共服务优质便捷,服务经济集约融合,电子政务协同高效”的信息化网络。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基础,信息系统实现整个城市跨行业跨领域的大综合、大集成,城市部件实现互联互通、城市管理服务实现协同运作,成为“企业发展升级的引擎,居民幸福生活的摇篮,政府服务管理的典范”,率先迈入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四)通信基础设施发展需求
1.通信用户发展预测
附表2:通信用户预测表
年 份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
4G移动用户数(万户) |
80.4 |
85.3 |
90.3 |
95.8 |
101.5 |
||
光纤接入用户数(万户) |
18.7 |
20 |
21 |
22.3 |
23.6 |
根据运营商提供市场用户数据预测分析,4G移动用户、光纤接入用户以年均6%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
2.“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需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进一步增强西双版纳州“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带宽、降低资费。
四、发展任务
为有效承接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西双版纳州建设的战略部署,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新常态下西双版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前提下,夯实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加速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网络,务实推进全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大幅扩展通信网络覆盖空间。
(一)通信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1.着力改善通信机房服务质量
全州现有的通信机房设计和运营管理相对落后,系统性、可用性、可扩展性不足,为有效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新增通信机房784个,至2020年,通信机房数预计可达3624个,年均增长5%。至2030年实现全州境内全覆盖。
2.着力提升通信光缆普及运用
西双版纳州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通信光缆建设,对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态,保障“互联网+”发展,提升信息消费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至2020年,全州光缆众长度达6.3万公里,规划新增1.77万公里,年均增长6.8%。至2030年实现全州境内光缆全覆盖。
3.着力加快通信基站建设步伐
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结合城市规划,积极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至2020年,全州通信基站数新增1223个,共计达到5480个,到2030年共计新增4466个,达到8723个。规划期内,全州城市通信无线基础设施(宏站部分)投资达到14.47亿元。支撑西双版纳州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助力西双版纳州主动服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西双版纳州对东南亚辐射作用,提升区位竞争优势。
(1)景洪市通信基站建设规划。景洪市中心城区规划新建通信基站数量660个,其中近期(2016年-2020年)新建174个,远期(2020年-2030年)新建486个。到规划期末片区内共有1364个宏基站。自然村需新建123个宏基站,行政村已实现100%全覆盖。
(2)勐海县通信基站建设规划。勐海县中心城区规划新建通信基站数量306个,其中近期(2016年-2020年)新建73个,远期(2020年-2030年)新建233个。到规划期末片区内共有413个宏基站。自然村需新建39个宏基站,行政村已实现100%全覆盖。
(3)勐腊县通信基站建设规划。规划期内,勐腊县中心城区规划新建通信基站数量82个,其中近期(2016年-2020年)新建20个,远期(2020年-2030年)新建62个。到规划期末片区内共有184个宏基站。自然村需新建56个宏基站,行政村已实现100%全覆盖。
附表3:基站建设规划表
区域 |
2016年-2020年 |
2020年-2030年 |
合计 |
||
规划站点 |
规划投资 |
规划站点 |
规划投资 |
规划投资 |
|
景洪 |
244 |
7905.6 |
634 |
20541.6 |
28447.2 |
勐海 |
90 |
2916 |
283 |
9169.2 |
12085.2 |
勐腊 |
85 |
2754 |
256 |
8294.4 |
11048.4 |
主要公路 |
220 |
7128 |
439 |
14223.6 |
21351.6 |
高速铁路 |
211 |
6836.4 |
101 |
3272.4 |
10108.8 |
澜沧江沿线 |
15 |
486 |
30 |
972 |
1458 |
重点景区 |
42 |
1360.8 |
0 |
0 |
1360.8 |
村寨 |
316 |
10238.4 |
1500 |
48600 |
58838.4 |
全州 |
1223 |
39625.2 |
3243 |
105073.2 |
144698.4 |
新增基站规划图(蓝色圆点为新增基站)
(4)交通干线无线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高速、地方高速、国省道等公路沿线,结合道路实际走向,到2030年,共计新建站点611个,改造1331个,最终达到信号无死角。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约220公里,结合道路实际走向,截止2030年,新建无线通信宏站161个,改造现有基站50个;紧密跟进景洪至打洛铁路规划建设进度,以高配置、全网络的标准保障铁路全线全网全制式的连续覆盖,到2030年,景洪至打洛铁路红线外新建无线通信宏站66个,改造现有基站35个。澜沧江是西双版纳境内连接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的重要国际航运出口。到2030年,新建45个无线宏站,利旧改造137个现网宏站,最终实现境内澜沧江沿线100%全覆盖。
(5)重点旅游景区基站建设规划。
截止2030年末,实现重点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解决现有景区部分区域弱覆盖、无覆盖等问题,在全州各景区补点新建无线宏站42个。
区域 |
景区 |
现网站点数 |
规划站点数 |
景洪 |
花卉园 |
1 |
3 |
景洪 |
曼弄枫大佛寺 |
1 |
2 |
景洪 |
野象谷 |
5 |
2 |
景洪 |
告庄 |
13 |
8 |
景洪 |
曼听公园 |
1 |
1 |
景洪 |
橄榄坝傣族园 |
7 |
4 |
景洪 |
森林公园 |
4 |
3 |
景洪 |
基诺山 |
3 |
2 |
勐腊 |
勐仑植物园 |
1 |
6 |
勐腊 |
勐腊望天树 |
7 |
3 |
勐腊 |
勐远仙境 |
1 |
1 |
勐腊 |
雨林谷 |
1 |
1 |
勐海 |
勐海茶马古道 |
4 |
2 |
勐海 |
勐景来风景区 |
3 |
1 |
勐海 |
独树成林 |
6 |
1 |
勐海 |
樱花谷 |
0 |
1 |
勐海 |
八角亭 |
0 |
1 |
附表4:景区基站建设规划表
(二)共建共享及环境保护
1.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在规划期内,各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共建共享率水平不应低于工信部《关于2011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并在此要求基础上能够逐年提高。
2.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1)“三废”防治。机房、基站等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采用环保的材料以及环保的施工方案,避免废气、废水的产生以及做好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2)节能减排。通信机房、通信基站设备在满足技术和服务指标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高度集成化、低功耗、采用节能技术的设备。
(3)通信基站电磁环境控制。通信基站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防护限值,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相关要求。
(4)生态环境保护。与西双版纳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定位相统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环保的施工工艺和材料,对景区景点的基站进行优化美化,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重点工程
1.主要工作任务
——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配合全州三县市区域功能定位,加快重点区域,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继续深入推进“村村通光纤”工程,引导通信运营企业在所有行政村建立通信机房和光缆接入点,加快宽带网络从城市和乡镇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全面落实新建小区光纤到户,加快既有小区光纤到户改造。加快建设全光网州,在公用通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以上城区全面落实光纤到户,光纤接入能力达到300Mbps以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地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实现光纤到户。编制既有住宅小区光纤到户改造实施计划,实现全州城市既有小区基本实现光纤全覆盖。加快移动通信宽带无线网络建设。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4G)建设,引导建设单位、业主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支持电信、广播电视运营企业以共建共享方式平等建设和使用移动通信基站。推进城市道路、各等级公路的4G建设工程,实现交通干线4G全覆盖。加快5G新技术研发,推进超高速率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公共区域免费WLAN覆盖建设。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按照国家三网融合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网络改造、业务融合和产业培育工作,促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推动三网融合数字家庭设备、多媒体终端等产品升级发展。充分调动三网融合各方面积极性,巩固提升良性竞争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广电、电信、互联网企业重点在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开展深度合作。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在三网融合业务,支持三网融合技术在教育科研、医疗社保、交通运输等民生领域加快应用,发展在线便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在信息服务需求。
2.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突出重点,聚焦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关注重点方向和关键环节,创新工作方式,协同推进,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1)宽带网络入乡进村工程
实施“4G入乡进村”工程,在全州所有行政村和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开通4G网络,实现对全州农村地区基本覆盖。加快农村有线宽带网络建设,大力开展“村村通光纤”工程,推进光纤由行政村向自然村辐射,全面落实2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光纤,光纤接入能力达20Mbps。
专栏1宽带网络入乡进村工程 加快宽带网络入乡进村工程建设,实现全州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4G入乡进村”工程。全州20户以上自然村开通4G网络,实现对全州农村地区基本覆盖。 “村村通光纤”工程。推进光纤由行政村向自然村辐射,全面落实2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光纤。 |
(2)“光网城市”建设工程
加快宽带网络普及提速,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和“光网大会战”等工程,新建居住建筑直接实现光纤到户,新城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信息管道,已有小区分批进行光纤到户改造,建设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力争到2020年为全州所有城镇家庭提供光纤覆盖能力,实现300Mbps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专栏2光网城市建设工程 着力提升城镇家庭提供光纤覆盖能力,提高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光进铜退”工程。加大改造力度,新建居住建筑直接实现光纤到户,新城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信息管道。 “光网大会战”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
(3)“无线城市”建设工程
完善以“4G+WLAN”模式为主的“无线城市”建设。拓展4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提高网络质量。研究5G高新技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行商用。加快推进在行政服务大厅、重点旅游景区、大型文化体育场所、交通枢纽等公益性区域,为公众获取公益信息提供免费WLAN网络接入服务。
专栏3无线城市工程 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步伐,拓展4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提高网络质量。 “无线城市”工程。加快推进在行政服务大厅、重点旅游景区、大型文化体育场所、交通枢纽等公益性区域,为公众获取公益信息提供免费 WLAN 网络接入服务。 |
(4)免费公共WLAN全覆盖民生工程
积极推动在政府、医院、学校、公园、广场、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提供免费公共WLAN接入服务,政府公共场所由电信、广播电视运营企业负责硬件和系统建设,县市(区)政府根据机构所在地实际情况以购买服务方式补贴流量费。加快推动机场、码头、车站、商场、宾馆、酒店、餐厅等商业场所提供WLAN接入服务。
(5)“三网融合”建设工程
逐步推广高清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技术,促进“三网”业务的研发与创新;推出家庭智能网关,全面升级用户接入水平,开展智慧家庭服务,同时通过WLAN系统,开展屏屏通业务,将广播电视业务普及到手机等移动终端;推出基于光纤网络高带宽的4K智能机顶盒,结合光纤网络高速率和4K智能机顶盒的优势特点,培育基于电视机终端的互联网应用。
专栏4三网融合建设工程 加快宽带网络入乡进村工程建设,实现全州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三网融合”建设工程。全面升级用户接入水平,开展智慧家庭服务,促进“三网融合”建设工程健康有序发展。 |
(6)消除“信息鸿沟”精准扶贫通信建设工程
加大对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实施信息精准扶贫。鼓励、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消除“信息鸿沟”对贫困地区的瓶颈制约。扎实推进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乡镇互联网接入、行政村通宽带、信息下乡等方面建设,有效提升农村及贫困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级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落实各项措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紧密围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工作的细化和落实。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本地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协调与组织推动,进一步健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督办和考核体系,动态监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状况,做好形势研判,及时向本级政府汇报相关工作并发挥好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建立全州“三网融合”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景洪、勐海、勐腊三网融合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州“三网融合”专家小组(含安全专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三网融合”推广阶段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依法治理
依据《云南省通信管理条例》,加快编制完成以基站、机房等为主的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并与本地信息化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严格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合法合规履行建设手续。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等造成的通信基础设施迁移或损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偿。市政设施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必须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保障公平进入,禁止巧立名目收取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建立并完善政府投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审核和非政府投资通信基础设施工程备案等制度。严格执行信息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国家和省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新建住宅及商住楼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活动,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故阻碍通信设施建设或收取不合理费用。加快推动通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促进铁塔、管线等通信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实行通信基础设施与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围绕三网融合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的需要,制定完善电信、广电行业管理法律法规,推动制定适应三网融合要求的网络、业务、信息服务相关标准。
(三)加大投资力度
落实州政府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铁塔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和鼓励通信、广电网络及相关IT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光纤宽带、WiFi、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四)完善政策扶持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要求,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政策,降低企业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通信、广电网络运营商、IT企业及各地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功能性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省州各类相关专项引导资金优先支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切实发挥好普遍信息服务基金杠杆作用,重点支持景洪市及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应用推广项目。推动政府基金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公私合作(PPP)项目。继续开展全州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认定工作。完善推动“三网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对“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政策支持。
(五)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环评审批、选址审批、频段审批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手续,缩短行政服务周期。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积极纠正社会公众对通信基站、WiFi热点、广播电视塔电磁辐射的错误认知。严厉打击盗窃、破坏信息基础设施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加强通信、广电业务分业监管,建立基础通信运营企业与广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内容供应商等的合作竞争机制,依法开展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安全的“三网融合”发展环境。加强三网融合推广的舆论宣传,开展“三网融合”创新产品和业务展览、体验和交流活动,面向社会各界组织开展“三网融合”创新大赛,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跟踪产业发展、应用推广和技术动态,引导社会民众和各个行业广泛使用“三网融合”新服务,形成共同参与“三网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中的名词注释
1.“互联网+”:旨在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
2.“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3.“无线城市”:是指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
4.“光网城市”:是指实现了全光网络覆盖的城市。所谓全光网络,指的是网络传输和交换过程全部通过光纤实现,不必在其中实现电光和光电转换,因此能大大提高网速。
5.“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6.“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7.“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