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万亿拉动内需计划,大力投资铁路、公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加上目前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多样化的经营格局,施工企业唯有以市场为导向,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尽快将企业的资质升级、增项,改变资质种类单一、等级低的局面,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才能获得进入新领域的“通行证”,在更多更大的市场领域拓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市场占有率。
以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07年以前,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资质优势并不明显,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经营领域和经营规模,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四年间完成了两个施工总承包壹级、四个专业承包壹级的升级、增项工作,从而使公司的资质结构得到提升,资质优势更加明显,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例如该公司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为贰级时,基本上无法与资质等级高的企业分享政府投资基础建设这块蛋糕,只能承建一些额度小的工程,当2008年6月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后,当年就承接到5300万元的市政工程项目,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5.71%,2009年承接到10996万元的市政任务,截至2012年2月,又新签订涉及基础设施工程近20个,合同金额9823.78万元,项目覆盖面已扩大到省外。
施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主要依靠市场才能生存、发展,如今面对国家经济投资方向的变化,企业领导必须作出积极的反应,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及时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拓展相关市场领域。因此,施工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资质升级、增项工作,将经营资质工作纳入正常轨道上来,成立资质升级、增项机构或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安排资质升级、增项人员积极参加省、部级举办的资质及申报资料常见问题解析研讨会、培训会,拓宽知识面,提高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