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病害,这些病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结构安全。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就质量病害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其中不足之处,希望同行多加指正。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病害原因;预防;治理

前言

人们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经常性会出现诸如蜂窝、麻面、孔洞等一系列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如果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质量病害的发生率,是目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混凝土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实施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分析。

1、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蜂窝

1.1.1 产生原因

①由于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不当或者砂石、水泥的计量不准,造成砂石比例不当;

②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当或者搅拌不均匀,或者搅拌人员鼓捣不够;

③由于下料不当,造成石子和砂浆离析;

④混凝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下料,或者鼓捣不实;

⑤在振捣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模板的空隙,导致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的密度较大、或者使用石子粒过大;

1.1.2 预防措施

①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来进行严格配比,尽量做到计量准确,保证混凝土的搅拌均匀;

②保证混凝土的下料高度超过2米。同时尽量试试分层鼓捣,防止漏振;

③对模板的支撑情况实施严格检查,保证模板缝的严密性,避免出现漏浆;

④在下部浇筑完成之后的1到1.5个小时后对基础和桩部进行浇筑,压实之后浇上混凝土。

1.1.3 治理方法

①需要将水泥砂浆的表面进行抹平;

②对于较大的蜂窝,凿除蜂窝处的薄弱颗粒,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实;

③对于一些较深的蜂窝,清除起来较为困难,可以使用麦压浆管或者排气管来封闭,进行压浆处理。

1.2 麻面

1.2.1 产生原因

①由于模板的表面较为粗糙,或者没有清洗干净,因此在拆模过程中可能会损失混凝土的表面;

②模板没有浇水湿润或者湿润程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较多进而出现麻面;

③模板的严密度不够,造成局部漏浆现象;

④相关人员对于隔离层的涂刷不均匀或者局部失效,导致混凝土表面和模板产生粘结;

⑤由于对混凝土的振捣不够或者不均匀,导致模板的表面出现麻点。

1.2.2 预防措施

①清除模板的表面,保证表面没有水泥和砂浆之类的附着物;

②在混凝土的浇筑之前,首先需要保证模板的湿润度,并保证模板的缝隙处有腻子等;

③尽量选择较为使用时效较长的隔离剂来进行涂刷;

④混凝土应使用分层涂刷,以排除气泡为标准;

1.2.3 治理方法

①对那些已经粉刷过的墙壁,可以不予处理;

②对于表面未粉刷的区域,首先需要湿润麻面,之后使用混凝土和砂浆进行抹平。

1.3 孔洞

1.3.1 产生原因

①在钢筋密集的区域,没有严格进行振捣进行浇筑上层的混凝土;

③如果混凝土的下料过多,或者振捣的过程振捣力度不够,都可能产生松散或者孔洞现象;

④禁止将纸袋或者木块调入到混凝土内,防止混凝土卡住。

1.3.2 预防措施

①在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尽量使用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需要尽量使用细小的混凝土,同时进行分层捣鼓;

②再施工中进行孔洞预留工作,同时两侧一起下料,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

③禁止模板工具进入到混凝土中;

1.3.3 治理方法

使用工具将混凝土凿除,并使用压力水来进行冲洗,之后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来进行鼓捣。

1.4 露筋

1.4.1 产生原因

①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钢筋的保护层垫块较少,可能会使钢筋贴着模板;

②如果钢筋的截面较小或者钢筋的布置过密,都可能使得钢筋周围难以布满砂浆,进而造成露筋现象;

③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合理配置混凝土,可能会出现离析现象;

④混凝土的保护层太小或者混凝土鼓捣不实;

⑤振捣棒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移位现象,造成露筋;

⑥木模板没有按照要求来进行浇筑,或者吸水粘结,或者在拆模的过程中出现漏筋或者掉角现象。

1.4.2 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在浇筑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检查,保证钢筋的位置端正;

②对于钢筋较为密集的区域,要保证颗粒大小的适宜,保证混凝土自身有较好的和易性;

③如果浇灌的高度超过2m,需要使用串筒来进行下料,防止在下料的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

④在操作之前首先需要保证模板的湿润度,并对模板的缝隙做好处理;

⑤在鼓捣之前严禁对钢筋产生撞击,避免对钢筋产生影响;

⑥施工人员需要保证保护层的振捣密实度;

⑦并正确掌握脱模的时间,防止在操作过程中过早脱模,进而对棱角的大小影响;

1.4.3 治理方法

①如果表面漏筋,需要用水对其进行冲刷,并在冲刷之后的表面抹上1:2或者1:2.5水泥砂浆,并对砂浆进行压平;

②对于漏筋较深,首先需要凿去较弱的混凝土和颗粒,并对其冲刷干净之后。用原先高一级的混凝土来进行压实。

1.5 缝隙夹层

1.5.1 产生原因

①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处理施工缝,并及时清除表面的水泥薄膜,上述原因都可能混凝土的强度不够;

②施工缝处的泥土和砖块没有清理干净;

③如果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过高或者没有按照要求设置串筒,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④混底层之间没有按照要求设置接缝砂浆层,没有按照要求来进行振捣;

1.5.2 预防措施

①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进行施工或者没有按照要求来控制变形缝;

②认真清除接缝处的泥土砖块;

③保证混凝图的串串筒或溜槽高度大雨2米;

④对于接缝处,需要在浇灌之前首先浇筑50㎜~100㎜厚砂浆,并使用工具对接缝处鼓捣压实。

1.5.3 治理方法

①如果缝隙的夹层深度不够,首先需要使用工具对混凝土进行开凿,并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压实;

②如果夹层的深度够深,首先需要将内部松散的杂物清除,并使用压力对地板清洗,混凝土完全封闭之后进行压浆。

1.6 缺棱掉角

1.6.1 产生原因

①由于木模板的湿润度不符合要求或者施工人员在浇筑之前没有做好建筑工作,都可能造成模板的强度不符合要求;

②如木模板在较低温度下施工中,可能导致其过早拆除侧面;

③在拆模的过程中,如果保护不好,导致棱角被碰掉;

④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对模板刷隔离剂或者涂刷不均匀,模板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1.6.2 预防措施

①在浇筑木模板之前需要对模板的湿润度实施检查,并做好浇水养护。保证模板的强度达到1.2N/mm2 以上的强度;

②在拆模的时需要保护好棱角,避免在拆模的过程中用力过猛对其产生损伤;

③在吊运模板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对其产生破损。

1.6.3 治理方法

模板调角。首先需要将松散的颗粒凿除,根据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来抹平,或者使用支模来做好防护。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生混凝土的质量病害的很多,地面不平整和地质性差等都是产生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事实上,产生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各个方面病害的重视度,严格做好各个方面的防范措施,细致做好处理,最大程度的消除病害,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翠香,浅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几个要点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马玉平,马昕,张志权, 混凝土强度变异的因素研究,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4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