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拟采取挡、排加堵漏相结合的措施,保证汛期施工顺利进行。排:进行基坑周边地面硬化、排水沟及集水井施工,确保雨水可以及时排出;挡:在首道支撑板洞口位置进行封堵,防止首道封板上的雨水流入基坑;防漏:加强基坑监测工作,有漏水的部位及时进行处理。

一、雨期排水及防止基坑灌水措施

a、为防止地表水、地下水等大量渗入基坑,造成基坑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必须采取地面截水、坑内排水相结合的措施。下雨之前清理坑内集水坑及排水沟,预备好潜水泵等抽水工具,下雨及雨后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坑内抽、排水工作及基坑四周积水的疏通工作。

b、对于持续几天的降雨或大暴雨,需要采取地面有效的挡水、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大量灌入基坑。基坑排水采用潜水泵排水,排水管要配备足够长,将水排出施工现场。

c、 规划现场总平面

雨期施工以“预防为主”,合理规划现场总平面,采取防雨和加强排水相结合的措施。确保雨期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因季节性气候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在雨期来临前完善施工场地的总体排水系统,合理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清理排水口,保证排水通畅。

在现场总平面图上规划各防汛抢险小组的责任范围,各小组交界处要重叠,如交界处出问题两个小组都有责任。

d、加大对地下水位观测的频度,及时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二、雨期加强基坑监测

a、主要是监测以下方面:

护壁压顶的砼是否有裂缝或凹陷情况;护壁喷浆体是否有变形或裂缝和位移现象;护壁脚部是否有积水和位移。

b、观测应每天定时巡视,并做好记录,有险情应立即报告主管工长,并停止护壁下的施工作业,立即通知护壁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到场处理,直到危险排除后再继续作业,若压顶外的排水沟破坏或堵塞,应立即修复和疏通,护壁脚部的积水应即时疏浚。

c、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连续观察邻近地表、地物的开裂、变形情况。一般情况下,地表发生细小裂缝可以视作正常,但必须密切追踪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当裂缝出现不断加速发展并延伸时,必须停止原定施工过程,修改支护参数并及时加固。

d、在施工过程中,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开挖深度之比超过1‰(或超过护壁设计计算位移)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增用其它支护方法。

三、首层板洞口及车道防雨措施
a、后浇带雨季施工

为有效保护后浇带处的钢筋避免锈蚀,防止降雨时顶板上汇集的雨水流入地下室,在雨季来临之前,在首层后浇带两侧砌筑240*240mm砖墙挡水台,上设置混凝土盖板进行封口,预制板之间拼缝处使用水泥砂浆填补并抹平。封口方式如下:

640.webp (39).jpg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