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497-2017 1

1 总则 14

2 术语和符号 15

2.1 术语 15

2.2 符号 17

3 基本规定 23

3.1 一般规定 23

3.2 使用与检查 23

3.3 检测与评定 23

3.4 处理对策 25

4 检查和检测 27

4.1 一般规定 27

4.2 地基基础的检查检测 27

4.3 主体结构的检查检测 29

4.4 防水和保温的检查检测 30

4.5 围护结构的检查检测 31

4.6 设备设施的检查检测 33

4.7 装饰装修与室内空气品质 34

4.8 附设结构物的检查检测 34

5 既有建筑的安全性评定 36

5.1 一般规定 36

5.2 地基基础的评定 36

5.3 主体结构的评定 37

5.4 抗震承载力的评定 39

5.5 围护结构的评定 39

5.6 使用安全的评定 40

6 适用性和功能评定 42

6.1 一般规定 42

6.2 地基基础的变形 42

6.3 主体结构的适用性评定 42

6.4 围护结构与装修 43

6.5 设备系统的评定 44

6.6 基本功能与环境品质评定 45

7 耐久性评定 46

7.1 一般规定 46

7.2 主体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46

7.3 围护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49

7.4 设备设施系统的耐久性评定 49

8 抵抗偶然作用能力的评定 51

8.1 一般规定 51

8.2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评定 51

8.3 抗坍塌能力的评定 52

8.4 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的评定 53

9 既有建筑的修复修缮 54

9.1 一般规定 54

9.2 地基基础的修复 54

9.3 混凝土、砌体和钢结构构件的修复 54

9.4 木结构的修复与修缮 56

9.5 建筑防水 57

9.6 围护结构 58

9.7 设备系统的修复 59

10 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 61

10.1 一般规定 61

10.2 地基基础的加固改造 61

10.3 主体结构的加固改造 63

10.4 结构的适用性改造 65

10.5 围护结构的加固改造 66

10.6 其他特殊问题的加固改造 67

11 提升功能的改造 68

11.1 一般规定 68

11.2 增加功能空间的改造 68

11.3 围护结构的改造 69

11.4 设备设施的改造 70

11.5 特殊要求的改造 71

附录A 测试结果不确定性的校准 72

附录B 间接法测试结果的修正与验证 74

附录C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地质雷达探测方法 76

附录D 既有建筑基桩低应变检测方法 79

附录E 混凝土缺陷的超声波综合因子判定方法 80

附录F 钢材强度的里氏硬度检测方法 88

附录G 钢-混凝士组合结构中钢构件的无损探测方法 94

附录H 建筑振动的测试 102

附录J 热箱法检测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104

附录K 热像仪检测外墙饰面层粘接缺陷 109

附录L 硅酮结构密封胶本体性能的取样测试方法 111

附录M 建筑地面抗滑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113

附录N 校准构件承载力分项系数的方法 115

附录P 围护结构的瞬时风速 118

附录Q 部分材料制品的燃烧热值 120

附录R 既有建筑改造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 122

本规程用词说明 129

引用标准名录 130

附: 条文说明 132

1 总则 136

2 术语和符号 137

2.1 术语 137

3 基本规定 138

3.1 一般规定 138

3.2 使用与检查 138

3.3 检测与评定 139

3.4 处理对策 141

4 检查和检测 143

4.1 一般规定 143

4.2 地基基础的检查检测 143

4.3 主体结构的检查检测 144

4.4 防水和保温的检查检测 145

4.5 围护结构的检查检测 146

4.6 设备设施的检查检测 147

4.7 装饰装修与室内空气品质 147

4.8 附设结构物的检查检测 147

5 既有建筑的安全性评定 149

5.1 一般规定门 149

5.2 地基基础的评定 149

5.3 主体结构的评定 150

5.4 抗震承载力的评定 151

5.5 围护结构的评定 152

5.6 使用安全的评定 152

6 适用性和功能评定 154

6.1 一般规定 154

6.2 地基基础的变形 154

6.3 主体结构的适用性评定 154

6.4 围护结构与装修 155

6.5 设备系统的评定 156

6.6 基本功能与环境品质评定 156

7 耐久性评定 157

7.1 一般规定 157

7.2 主体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157

7.3 围护结构的耐久性评定 158

7.4 设备设施系统的耐久性评定 158

8 抵抗偶然作用能力的评定 159

8.1 一般规定 159

8.2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评定 159

8.3 抗坍塌能力的评定 160

8.4 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的评定 161

9 既有建筑的修复修缮 162

9.1 一般规定 162

9.2 地基基础的修复 162

9.3 混凝土、砌体和钢结构构件的修复 162

9.4 木结构的修复与修缮 163

9.5 建筑防水 164

9.6 围护结构 164

9.7 设备系统的修复 165

10 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 166

10.1 一般规定 166

10.2 地基基础的加固改造 166

10.3 主体结构的加固改造 167

10.4 结构的适用性改造 169

10.5 围护结构的加固改造 169

10.6 其他特殊问题的加固改造 170

11 提升功能的改造 171

11.1 一般规定 171

11.2 增加功能空间的改造 171

11.3 围护结构的改造 171

11.4 设备设施的改造 172

11.5 特殊要求的改造 173

附录A 测试结果不确定性的校准 174

附录B 间接法测试结果的修正与验证 175

附录C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地质雷达探测方法 177

附录D 既有建筑基桩低应变检测方法 178

附录E 混凝土缺陷的超声波综合因子判定方法 179

附录F 钢材强度的里氏硬度检测方法 184

附录G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构件的无损探测方法 186

附录H 建筑振动的测试 189

附录J 热箱法检测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190

附录K 热像仪检测外墙饰面层粘接缺陷 194

附录L 硅酮结构密封胶本体性能的取样测试方法 195

附录M 建筑地面抗滑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196

附录N 校准构件承载力分项系数的方法 197

附录P 围护结构的瞬时风速 201

附录Q 部分材料制品的燃烧热值 202

附录R 既有建筑改造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 203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