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ZZSJBZ 1
1 总则 10
2 术语和符号 11
2.1 术语 11
2.2 符号 13
3 基本规定 15
4 集成设计 17
4.1 一般规定 17
4.2 模数协调 17
4.3 协同设计 18
5 建筑支撑体 19
5.1 一般规定 19
5.2 材料 20
5.3 场地、地基与基础 22
5.4 结构体系选型与构件布置 28
5.5 荷载和作用 30
5.6 结构计算分析和变形验算 40
5.7 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结构设计 42
5.8 钢结构支撑体结构设计 44
5.9 组合结构支撑体结构设计 45
5.10 隔震、减震效能设计 46
5.11 公共部位 46
6 建筑填充体 48
6.1 一般规定 48
6.2 建筑 48
6.3 给水与排水 53
6.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5
6.5 电气 57
6.6 智能化 58
7 建筑长寿性能设计 60
7.1 一般规定 60
7.2 建筑耐久性能 60
7.3 结构耐久性能 62
7.4 建筑适应性能 70
8 品质优良性能设计 72
8.1 一般规定 72
8.2 无障碍设计 72
8.3 长期维护性能 74
9 绿色持续性能设计 75
9.1 一般规定 75
9.2 室内环境要求 75
9.3 室外环境要求 77
9.4 围护结构要求 77
10 建筑信息模型 80
10.1 一般规定 80
10.2 勘察设计阶段 80
10.3 方案设计阶段 81
10.4 初设及施工图设计阶段 81
本标准用词说明 83
引用标准名录 84
条文说明 85
1 总则 94
2 术语和符号 96
2.1 术语 96
2.2 符号 97
3 基本规定 100
3.1 一般规定 100
3.2 场地、地基和基础 102
3.3 结构体系和选型 103
3.4 装配式结构设计 104
3.5 抗震设计 104
4 材料 106
4.1 混凝土和钢筋 106
4.2 钢材及连接材料 107
5 荷载和作用 108
5.1 一般规定 108
5.2 永久荷载 111
5.3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113
5.4 雪荷载 113
5.5 风荷载 115
5.6 温度作用 117
5.7 地震作用 118
5.8 偶然荷载 127
6 结构设计 129
6.1 一般规定 129
6.2 混凝土结构 131
6.3 钢结构 138
6.4 组合结构 145
7 结构耐久性设计 149
7.1 一般规定 149
7.2 钢筋混凝土结构 151
7.3 钢结构 153
8 建筑信息化 157
8.1 一般规定 157
8.2 结构信息模型 158
8.3 设计资源库 159
8.4 信息模型交付 160
9 施工和维护 162
9.1 一般规定 162
9.2 钢筋混凝土结构 163
9.3 钢结构 165
附录A 河北省主要城市风压、雪压设计值 166
附录B 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地震作用的推算 167
附录C 大气环境气体类型 171
1 总则 179
2 术语 180
3 基本规定 183
4 基地与总平面 185
5 建筑设计 190
6 专项要求 210
7 建筑设备 218
本标准用词说明 227
引用标准名录 228
附:条文说明 229
2 术语 232
3 基本规定 233
4 基地与总平面 235
5 建筑设计 239
6 建筑设备 247
7 专项要求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