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趣味浅析

建筑是音乐的史诗!“乐趣与生机”,才是建筑赋予时代不变的主题。而建筑本身所承担的责任,也正该如此,融入进社会学和人类学,更融入于生活本身。

“美丽中国,设计先行”。好的设计总会让人沉浸其中,营造小气候以适应各地气候、生活方式。老北京的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进进院落、间间房屋,以安安静静、和和美美为“合”意,代表着中国传统民居的家庭观念和东方的伦理道德;以网师园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以方形水池为中心,,有源头有去留,西岸“月到风来亭”、北岸“看松读画轩”,壁山小景、射鸭廊、哑巴院,退居筑园,渔隐一生;黄土高原锢窑民居,覆土层厚,冬暖夏凉、防火隔音、粗犷淳朴,集众人之智慧而建;晋中王家大院修筑防卫工事,环墙顶、马道、碉堡……

今有建筑师、结构师,古有建筑匠!

“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大木匠“差一寸不用问,差一尺正合适(开榫卯);差一丈用得上”。建筑八大作,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画、糊。

古代的瓦匠,相当于今天的技术员,主要负责抄平等基础做法,灰浆配制、砌墙、瓦铺等工作;木作分为大木匠和小木匠,大木匠搭设间架结构、制作斗拱、树立屋梁,而小木匠负责门窗格扇的装修;石匠放线,石料加工;扎匠,搭脚手架、扎凉棚、扎彩等;土匠,基础处理、打夯;油漆匠,做地仗,地仗是一种中国传统土木工程技法,在木质结构上覆盖一种衬底,以防腐防潮,做单色的油饰,防水卷材是不是由此而来呢;彩画匠,绘制藻井、斗拱、门楣、梁柱以及檐柱处的彩画;裱糊匠,墙体漆成白色、裱糊纸张。

建筑技术的进步和艺术发展,是形成建筑风格和结构体系的两大关键因素。古代的砖、瓦、石、木、金属等材料,到当今的钢筋混凝土、卷材、保温材料、建筑玻璃、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设计等等,由古代的宫殿、宗庙、各地民居,发展到当今的多元素建筑形式,而建筑形式越来越注重概念的衍生,“体验感”在建筑设计中的位置愈加重要。

这一代人,人们都愿意走出房间,来到花园感受自然,因此人们并不需要通过铺满大理石地板或者金色水龙头的住宅来寻找安全感。例如东梓关村村民活动中心,提出“景观住宅”概念,主题是“大屋檐下的小世界”,大多数的村民活动中心,应国家号召而建,大多的使用状态是建成后长期封闭而失去活力,而“小世界”旨在通过开放而鲜活的空间场景,延续村庄独有的生命力,以流动的空间体系,采用本土化的材料语言,将有形的空间载体和无形的场所精神融为空间本身的建构逻辑,为村庄注入新的活力。奢华露营基地应运而生,专为希望与自然亲近的露营者设计,而值得探究的是,若前来露营的人不自带帐篷或者房车,设计师应该为露营者设计一个什么形式的露营建筑,答案显然是有的,韩国SJCC GLAMPING度假区,采用16个颜色明亮的膜结构建筑体量面向韩国南部沿海300公里的顺天生态湾,每个建筑外壳的造价约为15000英镑,每个小屋都固定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下方又支柱支撑,尽量减少对现场的影响,小屋面积约50平方米,在夹层中设有两张床,开放休息室、开放厨房及一间浴室。虚与实是建筑师的黑白棋子,空间的序列会引导人的视线从而影响人的情绪,建筑材料的革新使得建筑空间更加自由,膜结构的运用将建筑体块融入到大环境中,小体量的单体建筑取代帐篷,带来更舒适的露营体验。迷你建筑应运而生,迷你生活的的方式对于我们并非暂存,而是永久存在,它极具价值。

建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70、80年代的大院里,谁都认识谁,\”远亲不如近邻\”也在那个时代体现,如今的单元住宅,对门不相识,门一关谁都不认识谁,如果你的家里没有小孩和老人,或者没有朋友亲人,那么你在小区里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存在,社交活动的发生往往与周围环境相关。小区中心景观带是老人和小孩的聚集地,他们在此交流小孩成长心得,谈论家庭琐事,互相分享,消遣娱乐,场所对于人的社交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体量,空间,人体工程学设计,有型的空间载体,无形的场所精神。

建筑学是一门学问,其中的奥秘值得细细探究,古典园林的构图技法,空间序列,空间对比,内向与外向,观景与景观,主从与重点,引导与暗示,起伏与层次,虚与实,疏与密,藏与露,对于建筑与景观都有无穷无尽的启示。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会积累,每天1.1和0.9将会是两用人生,再不完美的行动,也胜过被动的等待,顿悟、渐悟都是领悟,专注于建筑,做一个建筑匠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