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中的农民工越来越少?他们都去哪了?
\”人山人海,一眼望去看不到边\”,这是大家对每年春运的第一印象。年年如此都是,大家早已对春运这种,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的人类大迁移司空见惯了。
但在春运期间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即每年从城市中返程的\”迁移主力军\”农民工们,\”参与\”春运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拿价格较为优惠,农民工们选择为主要运返程方式的公路客运来说,春运客运量增速正在逐步减少。如在18年,官方给出的统计数据为,铁路客运和航空客运分别增长8.8%和10%,单单道路客运下降了1.6%,道路客运量呈现负增长状态。
负增长不难理解,其实早从13年开始,全国汇总数据就显示,道路客运旅客量正在下降。5年后(即2018年),道路客运量总体下滑超过10%。
这种下滑速度最能体现的就是,城市中的农民工正在逐年减少。而农民工这个拥有大基数人口的\”群体\”,为什么会逐年减少呢?
从发展维度来做考量的话,不难理解。都知道中国从以前到现在,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农民工一词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
如今看上去繁荣富强的沿海省份或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和内陆省份一样,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在国家的发展推动下,在三来一补的政策下放后,大量外资、企业落户在沿海省份。大量的农民脱下\”衣裳\”,穿上\”农民工\”这件新衣服,怀着对家庭生活更美好的向往。大量农村人口,前往沿海省份从事工作,用辛勤的汗水散发着自己的余热。
到了现在,为什么城市中的农民工越来越少?
一:城市建设基本完善
随着岁月的变迁,每座城市中,基本的日常设施逐步完善。城市也从发展期转变到了繁荣期,这群被誉为\”城市的建设者\”的农民工们也由多变少。像在一线城市中,现代化建筑基本饱和,高楼大厦的建造也转变成了机械化,一些没有技术、没有能力的农民工自然会被淘汰掉。
二:第一代农民工\”退场\”
改革开放初期,前往沿海省份的第一批农民们,基本上是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到了现在,早点的基本差不多60岁了,晚点的也近50岁。人老了、年纪大了、干不动了,从业大半辈子也该回家享享清福了。
更新迭代之后,现在的农民工主力军(80后、90后),多数有学历、有知识,加上不愿吃上一代人的苦。所以在第一代农民工退场后,城市中的农民工数量正在缩水。
三:农村转变到城镇化
经济在进步,国家推行的城镇化也让在外务实的农民工们,脱下了这件\”衣裳\”。从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也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数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