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工业化专篇样本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理念

四、设计原则

五、生产工艺设计

六、预制构件运输和堆放

七、预制构件典型连接方式

八、预制构件的施工要求

九、设计说明

十、设计阶段工业化建筑自评

十一、附图

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专篇

一、项目概况

项目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意见相关精神,全市新开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100%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2017年起建筑单体预制装率(墙体、梁柱、楼板、楼梯、阳台等结构中预制构件所占的比重)不低于20%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特点,利用楼梯梯段、叠合板等预制部件质量好、成本低、减少现场支模量,省工期,易实施,造价增量少等优点达到节能环保、高效高质的效果。

二、设计依据

l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l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l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l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l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l 《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l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l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l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l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B 33/T 1120-2016);

l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 33/T 1123-2016);

l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01);

三、设计理念

1. 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做到技术先进、功能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建筑工业化的优越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 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的指导思想,考虑环境保护要求。

3. 本工程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尽量采用大开间、大进深形式,平面布置符合使用功能,且可灵活分隔;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避免过大的凸出和挑出部分。

4.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采用建筑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采用少规格、多组台的原则,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通用化。

5.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选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配件,工厂预制时考虑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的要求,对于预留孔洞或预埋构件均应考虑到位。

6. 预制装配式建筑应严格按照建筑模数制进行设计,为工业化部品构件尺寸协调、互换通用创造条件,便于工厂化统一加工;构配件组合时,应明确各构配件的尺寸和位置,使设计、加工、安装保持一致,提高全过程效率。

7.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全面考虑结构体系特点、设计所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外装修及设备安装系统等内容,适应后期需求的变化及改造的可能性。

8. 装配整体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规则、均匀,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应至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杭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竖向突变;房屋顶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卫生间采用现浇楼板。

9. 本工程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整体分析按基本等同现浇结构进行,接缝处均采用不低于C40的细石混凝土或高强灌浆料后浇,对于受压、弯、剪情况,按等同现浇结构考虑,对于受拉情况,对浆锚式连接方式的连接钢筋进行抗拉设计承载力折减。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采用线弹性方法,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10. 装配式结构节点、接缝连接的传力应可靠,构造应简单;节点、接缝压力可通过后浇混凝土、灌浆或座浆直接传递;拉力由各种连接筋、预埋件传递,剪力由结合面的粘结强度、混凝土键槽或粗糙面、钢筋抗剪作用承担。

四、设计原则

1.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对制作、产品保护、存放、运输及施工给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2.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内装修、现场施工安全措施及现场施工设备的关系。

3.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满足杭州市有关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政策要求。

4. 本工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主要分布在楼盖部分:

叠合现浇楼盖体系是由预制梁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复合梁板体系,预制梁板既是结构的组成部分,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永久性模板。叠合梁板不仅可以等同于现浇受弯构件,同时还节约了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模对木材的消耗,仅需在梁板底设置可重复使用的钢支撑做可靠支撑,提高了建筑耗材使用周转次数,缩短了施工周期,保障了施工的质量和精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质最,并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预制楼梯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程度更高,预制楼梯在工厂整体为清水混凝土浇筑,无需再做装饰面。安装便捷,减少了现场施工量,真正达到品质坚固,安装便捷,外表美观。

叠合板、现浇竖向构件结构体系结构特点:

1.多遇地震作用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进行结构整体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塑性方法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2.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计算采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结构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扭转耦连振动影响。

3.结构周期比和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应满足国家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士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限值要求。

4.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相应平均值之比应满国家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的限值要求,当计算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很小时,扭转位移比控制可略有放宽。

5.受向承重构件采用现浇方式。

6.叠合楼盖为叠合式受弯构件,并在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对于这两类构件的结构计算均按普通受弯构件计算;同时叠合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还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相关规定计算。

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均采用C30,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保护层厚度均按混凝土规范相关规定设计。

7. 4.叠合楼盖中板预制部分厚度为80mm,现浇部分厚度不小于60mm。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的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在紧邻预制板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底板钢筋按设计布置在预制板内,在预制板内增设桁架钢筋,增加了预制板整体刚度和水平抗剪性能,节点设计参考国标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配筋计算均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有关规定。

图一、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图二、预制楼梯

图三、预制叠合次梁

8.预制楼梯厚度为150mm,为全预制装配式,预制楼梯宽度宜与楼梯间宽度适当留出20mm的可调缝,以便于楼梯的装配。

9.预制混凝土构件均需按制作、运输、堆放、吊装、临时支撑及质量控制要求设计计算,承载力计算分为以下三部分:

①持久状况,承载力,裂缝,变形验算;

②地震状况,承载力验算;

③施工状况应力控制验算;

五、生产工艺设计

预制件产品质量要求高,外观美观,尺寸误差小。在生产时采用钢平台和钢模具生产,钢平台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表面光滑平整;模具选用钢材制造具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平整度,应确保模具安装稳固牢靠,模具的设计应满足合理的拆模工艺,并便于锚筋能直接伸出,以保证预制件边缘构造符合质量标准,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参照《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座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预制板顶面:粗糙面,凹凸深度>4mm。

预制构件拆分过程中需重点考虑构件连接构造、水电管线预埋、门窗、吊装件的预埋及施工必须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等,按照建筑结构持点和预制构件生产工艺的要求,将原结构拆分为叠合梁、叠合板、搂梯板等部件,同时考虑方便模具加工和构件生产效率,现场施工吊运能力限制等因素。根据结构要求和吊装能力设计拆分位置,满足各个构件的起吊和安装。预制构件应满足以下拆分原则:

1.不违反现有国家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2.保证采用其结构性能不低于现浇结构;

3.不改变原设计图的建筑及结构尺寸;

4.预制构件要有利于生产与施工的尺寸、重量、公差、安全保护借施;

六、预制构件运输和堆放

预制构件在运输与堆放中应采取可靠措施进行成品保护,如因运输与堆放环节造成预制构件严重缺陷,应视为不合格品,不得安装;预制构件应在其显著位置设置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使用部位、构件编号等,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不得损坏。

1.预制构件运输

预制构件运输宜选用低平板车,车上应设有专用架,且有可靠的稳定构件措施。

叠合板预制底板、预制楼梯可采用平放运输,并采取正确的支垫和固定借施。

2.预制构件运输

堆放场地应进行场地硬化,并设置良好的排水措施。

叠合板预制底板、预制楼梯可采用水平叠放方式,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叠合板预制底板水平叠放层数不应大于6层,预制楼梯水平叠放层数不应大于4层。

七、预制构件典型连接方式

节点设计详见附图。

八、预制构件的施工要求

1.预制构件进场时,须进行外观检查,并核收相关质里文件。

2.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3.施工单位应对套筒灌浆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试验,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施工现场派有专人值守和记录,并留有影像的资料;注意对具有瓷砖饰面的预制构件的成品保护。

4.叠合楼盖施工时应设置临时支撑,支撑要求如下:

1)第一道横向支撑距墙边不大于0.5米。

2)最大支撑间距不大于1.5米。

5.预制构件在施工中的允许误差除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有关规定外。

九、设计说明

1.装配式总指标

正负零以上预制率:≥20%

2.预制范围及构件类型:

预制范围

预制构件类型

A区

 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

B区

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次梁

C区

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次梁

3.预制率计算:

预制装配率K计算公式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统计得出预制装配率及预制率如下计算:

预制率计算

叠合板组成

预制层(mm)

叠合层(mm)

80

60

 

地上全楼混凝土总体积Vt(m³)

48046

 

全楼预制构件砼总体积V(m³)

7588.63

 

全楼叠合构件现浇砼总体积V(m³)

2523.44

 

本单位预制率Kg(%)

21.05%

装配率计算

装配楼梯梯段(个)

426

楼梯梯段总数(个)

461

楼梯装配率(%)

92.4%

装配空调板(个)

空调板总数(个)

空调板装配率(%)

各区域预制构件统计见附件统计表(附件名称: 华海预制构件统计表及预制率、装配率计算表)

十、设计阶段工业化建筑自评

1.基础项

建筑构件、部品装配率评价

序号

评价项目

单位

混凝土结构

完成率

1

外墙

面积比

2

楼板

面积比

≥50%

65.2%

3

楼梯

数量比

≥50%

83.6%

4

空调板

数量比

本工程无

5

阳台板

数量比

本工程无

6

预制排烟道

数量比

本工程无

2.一般项

2.1标准化设计

2.1.1 þ采用统一模数协调尺寸,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GB/T50002的有关规定。

2.1.2 þ各功能空间布局合理,符合建筑功能和结构抗震安全要求。

2.1.3þ连接节点具备标准化设计,符合安全、经济、方便施工等要求。

2.1.4þ在单体住宅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基本户型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在单体公共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某三个标准的结构空间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0%。

2.1.5 þ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梁或预制柱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2.1.6 ¨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外墙板和预制内承重墙板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2.1.7 þ单体建筑标准层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预制楼板的总个数(或面积之和)占预制楼板总数(或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2.1.8 þ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二个规格的预制楼梯的总个数占楼梯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楼梯装配率统计表

楼号

总数量

重复最多的两个规格的预制楼梯数量

比例

是否满足

461

426

92.4%

2.1.9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规格的预制内隔墙板的面积之和占同类型墙板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50%。

2.1.10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规格的预制阳台板的总个数占阳台板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2.1.11 ¨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外窗的总个数占外窗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50%。

2.1.12 ¨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最多的三个规格的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储柜等室内建筑部品的总个数占同类部品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70%。

2.1.13 ¨预制内隔墙的面积占内隔墙总面积比例不小于50%。

2.1.14 ¨预制女儿墙的面积占女儿墙总面积比例不小于80%。

2.1.15 ¨预制管道井的数量占管道井总数量比例不小于80%。

2.1.16 þ预制护栏的数量占护栏总数量比例不小于80%。

2.1.17 ¨集成式储柜套数占储柜总套数比例,居住建筑不小于80%,公共建筑不小于50%。

2.1.18 þ在方案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或深化设计采用BIM技术进行辅助工作。

2.2一体化设计

2.2.1 þ项目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

2.2.2¨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保温系统的围护结构,并满足结构、保温、防渗、装饰要求。

2.2.3þ采用遮阳一体化外窗,并满足保温隔热、气密、水密、装饰要求。

2.2.4þ机电设备管线系统集中布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埋到位。

2.2.5þ装修设计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设计紧密结合,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2.2.6¨装修设计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各构件、部品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尺寸匹配、协调,提前预留、预埋接口,易于装修工程的装配化施工;墙、地面板材铺装基本保证现场无二次加工。

2.3设计深度

2.3.1 þ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构件生产企业和部品部件厂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

2.3.2þ深化设计文件满足工厂加工制作、施工装配等环节的要求,各种预埋件、连接件的设计准确、清晰、合理。

2.3.3þ项目深化设计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综合考虑施工外架条件和模板支撑系统的影响。

2.3.4þ构件及部品构造合理,连接技术安全可靠,便于生产制作和安装施工。

2.3.5þ构件及部品设计综合考虑装配化施工的安装调节和公差配合要求。

3.综合评定

工业化建筑一般项要求统计见下表:







要求项

设计阶段

标准化设计(共18项)

一体化设计(共6项)

设计深度(共5项)

完成项要求

见下表

4

4

实际完成项

见下表

4

5

各楼标准化设计实际完成项统计表

楼号

总项数

要求完成项

实际完成项

是否满足要求

18

9

9

经评定:本工程满足浙江省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

十一、典型节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ks10086520@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