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计算、消能器的技术性能、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消能部件的连接与构造、消能部件的施工、验收和维护。
1 总则 11
2 术语和符号 12
2.1 术语 12
2.2 符号 14
3 基本规定 15
3.1 一般要求 15
3.2 消能器要求 16
3.3 结构分析 16
3.4 连接与节点 17
3.5 消能部件材料与施工 17
3.6 耐久性规定 18
4 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计算 19
4.1 一般规定 19
4.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23
4.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28
4.4 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29
5 消能器的技术性能 31
5.1 一般要求 31
5.2 位移相关型消能器 32
5.3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 36
5.4 屈曲约束支撑 40
5.5 复合型消能器 42
5.6 消能器性能检验与性能参数确定 42
6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45
6.1 一般规定 45
6.2 消能部件布置原则 45
6.3 消能部件设计及附加阻尼比 46
6.4 主体结构设计 49
6.5 消能减震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50
7 消能部件的连接与构造 53
7.1 一般规定 53
7.2 预埋件计算 53
7.3 支撑和支墩、剪力墙计算 54
7.4 节点板计算 54
7.5 消能器与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 57
8 消能部件的施工、验收和维护 58
8.1 一般规定 58
8.2 消能部件进场验收 58
8.3 消能部件的施工安装顺序 59
8.4 施工测量和消能部件的安装、校正 60
8.5 消能部件安装的焊接和紧固件连接 60
8.6 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验收 61
8.7 消能部件的维护 62
本规程用词说明 64
引用标准名录 65
附:条文说明 66
1 总则 70
2 术语和符号 73
2.1 术语 73
2.2 符号 73
3 基本规定 74
3.1 一般要求 74
3.2 消能器要求 81
3.3 结构分析 82
3.4 连接与节点 87
3.5 消能部件材料与施工 88
3.6 耐久性规定 89
4 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计算 90
4.1 一般规定 90
4.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92
4.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93
4.4 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93
5 消能器的技术性能 95
5.1 一般要求 95
5.2 位移相关型消能器 96
5.3 速度相关型消能器 98
5.4 屈曲约束支撑 98
5.5 复合型消能器 101
5.6 消能器性能检测与性能参数确定 101
6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103
6.1 一般规定 103
6.2 消能部件布置原则 104
6.3 消能部件设计及附加阻尼比 105
6.4 主体结构设计 108
6.5 消能减震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 109
7 消能部件的连接与构造 110
7.1 一般规定 110
7.2 预埋件计算 113
7.3 支撑和支墩、剪力墙计算 114
7.4 节点板计算 114
7.5 消能器与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 114
8 消能部件的施工、验收和维护 115
8.1 一般规定 115
8.2 消能部件进场验收 117
8.3 消能部件的施工安装顺序 117
8.4 施工测量和消能部件的安装、校正 119
8.5 消能部件安装的焊接和紧固件连接 123
8.6 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验收 123
8.7 消能部件的维护 123
4.1.1 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消能减震结构的各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消能部件和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消能减震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8度及8度以上的大跨度与长悬臂消能减震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消能减震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7.1.6 与位移相关型或速度相关型消能器连接的的预埋件、支撑和支墩、剪力墙及节点板的作用力取值应为消能器在设计位移或设计速度下对应阻尼力的1.2倍。